上海28個商圈大PK,看看是誰人氣最高,消費額度最大吧。
互聯網購物日長夜大,實體店步履維艱,這是一部分媒體報道呈現的景象。上海的實體商圈究竟生存狀況如何,誰風光在外,誰悶聲發財?
根據上海28個商圈軌交人流數據、手機信令數據、Pos機刷卡數據等的挖掘與分析,復旦大學城市發展研究院制作出了一份《上海市商圈活力指數月報》,如下:
根據《上海市商業網點布局規劃(2013-2020)》,市級商業中心共13個,地區級商業中心共22個。(由于真如、虹橋商務區、外高橋、徐匯濱江、楊浦濱江、蘇河灣和唐鎮商業中心尚未建成或只有部分建成,因此未進入本次評價。)
(1)商圈活力指數:南京東路商圈獨占鰲頭,傳統商圈依然強勢
上海市市級商圈中,商圈活力指數最高的是南京東路商業中心(指數為100);小陸家嘴-張楊路(78)、隨后依次是南京西路(77)、徐家匯(67)、淮海中路(63)、豫園商城(58)、中山公園(50)、五角場(33)、 四川北路(33)、大寧(25)、中環真北(25)。
上海市地區級商圈中,商圈活力指數最高的是打浦橋(47)、長壽地區(36)、南方商城(32)、世博(29)、新虹橋(28)、天山地區(27)等。從商圈活力角度看,打浦橋、長壽地區、南方商城、世博的商圈活力已經能夠達到市級商圈的水平。
市級商圈活力指數如上
地區級商圈活力指數如上
(2)商圈人流指數:各大商圈分化明顯,新興商圈仍需培育
商圈人流指數最高的是南京東路商業中心(指數為100);隨后依次是小陸家嘴-張楊路(79)、南京西路(64)、中山公園(63)、徐家匯(59)、淮海中路(53)等。各大商圈的人流狀況分化明顯,盡管五角場、大寧等新興商圈快速崛起,但是就人流而言,仍與傳統商圈有一定差距。
市級商圈人流指數如上
地區級商圈人流指數如上
(3)商圈物業指數:市內四區優勢明顯
商圈物業指數則呈現南京西路(為100)、南京東路(99)最高的雙首位格局,其次是豫園商城(81)、淮海中路(76)、小陸家嘴-張楊路(75)、徐家匯(72)等。不難看出,市內四區的物業價值優勢明顯。
市級商圈物業指數如上
地區級商圈物業指數如上
(4)商圈服務范圍指數:城郊商圈服務范圍排名提升
商圈服務范圍指數最高為南京東路(為100),其次是小陸家嘴-張楊路(96)、淮海中路(92)、豫園商城(84)、徐家匯(83)等。值得關注的是,位于城郊的五角場(78)、中環真北(63)的服務范圍排名明顯比其它指數要高,顯示了城郊商圈具有較大的服務范圍。
市級商圈服務范圍指數
地區級商圈服務范圍指數
(5)商圈消費指數: 南京東路商圈遙遙領先,商圈分化現象明顯。
商圈消費指數最高的南京東路(為100)遙遙領先,其次是小陸家嘴-張楊路(66)、淮海中路(56)、南京西路(54)等。值得關注的是,徐家匯、豫園等傳統商圈的消費指數排名并不高,表明商圈分化現象明顯。
市級商圈消費指數
地區級商圈消費指數
(6)六大商圈優劣勢
對商圈活力指數排名前六位的商圈進行比較,可以發現各個商圈的優勢與劣勢。
結果表明,南京東路商圈在各項指標中都名列前茅;小陸家嘴-張楊路商圈的人流指數和服務范圍指數較高,但是消費指數和物業指數明顯低于南京東路商圈,顯示了其主要功能是就業中心,其次才是商業中心的定位;
南京西路商圈的物業指數最高,但是服務范圍指數排名六大商圈末尾,這與其商業的業態定位有關;淮海中路和徐家匯商圈各項指數均處于中間位置,但是淮海中路商圈的人流指數偏低,徐家匯商圈的消費指數偏低;豫園商圈的人流指數和消費指數偏低。
六大商圈分指標比較圖
傳統商圈依然領跑
傳統商圈依然強大,南京東路、小陸家嘴-張楊路和南京西路商圈領跑全市。新興商圈快速崛起,包括五角場、大寧、世博、長寧等后起之秀正在縮小與傳統商圈的差距。
區位條件優越、軌道交通配套完善、開發強度較高的地區,商圈的人流量明顯較大,物業價格較高,空置率較低。
隨著真如、虹橋商務區、徐匯濱江、楊浦濱江、蘇河灣等商圈的陸續開工建設和投入運營,未來上海市的商圈格局會發生新的變化。
。▉碓矗荷虾S^察 作者:張伊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