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處理店內的臨期品?這幾乎是每個化妝品店都要頭疼的問題。即便有的門店銷售做得很好,也無法避免臨期品賣不出去、最終大量貨品過期報損的情況發生。
究竟怎么做才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今天品觀君就和大家仔細聊聊這個話題。
3大場景下如何處理臨期品?
店內出現臨期品,不同情況下應該如何應對?
場景1:正常情況下,3招搞定臨期品
分析:光合社創始人葉光認為,臨期品的處理可以遵循以下3個原則。
1、確定產品是否在合理周期內能用完:半年以上可做銷售,半年以內兩個月以上可做自愿內購,兩個月以內可做員工洗手、皮具保養等福利。
2、可銷售的產品深挖賣點,同步培訓員工告知顧客:在使用期內可以用得完,且依然有效果。但是務必強化顧客使用習慣,以免顧客拿回家不記得用導致過期。
3、給予合適力度,也不要培養員工“產品不好賣沒關系,日期不好時會有促銷活動”的錯覺。
場景2:店員寧愿被罰也不想賣臨期品
分析:在有些門店,即便把折扣放到最低、虧本甩賣,同時也給BA定目標、高提成,但臨期品還是賣不動,這時候就要從2個角度分析問題。
1、(店員失職造成臨期品積壓)制定完整的滯銷品、臨期品管理方案,責任到人、嚴格管理。
2、(產品本身原因)如果是產品本身讓BA很難銷售,那就說明顧客根本不喜歡這些產品。這時候門店應分析好原因,當斷則斷,思考如何優化店內產品結構,引進更多吸引顧客的產品。
場景3:退換貨導致產品滯銷/臨期
分析:到了春季,很多顧客都出現過敏情況,過敏后的退換貨導致門店出現很多裸瓶化妝品,很難再做二次銷售。
1、(減少過敏情況發生)銷售時建議配送袋包或小樣,讓顧客先用袋包小樣,不過敏繼續用成品,過敏則及時退回,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裸瓶產品出現。
2、(產品用于店內護理)已退回產品如果廠家、代理商不予處理,但產品本身沒有質量問題,可以改為給顧客做護理用。如購買產品達到一定金額贈送護理,既可以有效利用退貨產品,也可以給合適膚質的顧客以護理作為優惠和增值服務。
這些店的貨品報損率幾乎為0!
雖然臨期品給很多化妝品店都帶來了不小的困擾,但另一些化妝品店卻在這方面做得很好,甚至能實現貨品報損率幾乎為0。下面品觀君給大家分享3個優秀案例:
案例1:惠之林依仁店——尾品惠的秘密
在惠之林依仁店的中島區,有一個專門的區域叫“尾品惠”。“滯銷、臨期商品如果分散陳列,不利于我們進行集中銷售,所以我們把它集中陳列在一個既不是很好、又不會太差的面位。每位店員都有任務和目標,隨時去跟進。”
依仁店店長莫燕萍表示,根據生產日期、外觀,這些商品會有不同的折扣。時間長了,很多老顧客都知道這里有實惠的折扣商品,也有的顧客會買臨期的面霜來擦手。
案例2:衡陽明明化妝品連鎖3店——做好滯銷品管理
“不忙的時候大家就理貨,檢查哪些貨品日期快要臨近,在平時銷售過程中就會有所注意。比如2016年底就要清2018年的貨品,將2018年的產品盡快銷售出去。現在每個店員都有滯銷品管理的意識,且形成了習慣!
以團隊獎為例,滯銷品考評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指標。對于滯銷品的管理,明明3店店長成雨萍舉了個例子,“2016年底門店里2018年到期的產品不到10%!
案例3:恩施美諦麗莎——向廠家要求調換率
美諦麗莎總經理李大認為,“化妝品都是有銷售黃金期的,比如進口品,在它入倉開始的2年半以內是最好銷售的。為了降低貨品報損率,我們現在每個月都要理一次貨:每月21日各個店開始盤存,25日前匯報所有數據。有效期在一年半以內的都標記為預備臨期品,6個月以內的就直接用來做活動銷掉!
同時,美諦麗莎還會將每個品牌的臨期品分配到每個店員名下管理。通常,李大會和廠家商定給到美諦麗莎5%—10%的貨品調換率,在調換率內最后還是沒有銷售出去的產品,李大就要求負責的員工自己承擔:按照7折的員工價把它買回去。
“即使是特價活動,我們也會要求廠家給到一定的調換率,不然就不做。現在,我們的貨品報損率幾乎為0了。”
從上述3個優秀門店的案例可以看到,“防患于未然”的科學管理、落實到人的滯銷/臨期品負責制度,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門店的貨品報損率。
(來源:品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