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聯商社鬧劇:資本大鱷PK地方勢力
今天,三聯集團所持的三聯商社2276.56萬股股權將迎來第4次拍賣。不過,在經歷3次戲劇性的流拍之后,“看不清楚”已經成為各界對于這場“游戲”僅剩的評說。
國美電器與三聯集團之間這場歷時5個月的股權之爭正成為“財經事件娛樂化”的典型案例,這場“鬧劇”拷問著企業的道德底線,也考驗著投資者的耐心。
伏擊戰
2月14日,三聯商社第一大股東三聯集團因債務糾紛被凍結的2700萬股股權進行拍賣,國美重演“曲線收購”,也借三聯商社展開了其駕馭山東計劃。
國美電器:曲線競拍 兇悍收購
借助山東龍脊島建設有限公司,國美以每股19.9元的“天價”競得三聯商社有限售條件的流通股2700萬股,成為三聯商社第一大股東。對于并購經驗豐富的國美而言,“曲線收購”已是駕輕就熟,此舉繞過了較長的政府審批程序。去年年底收購大中時,這一方式就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聯集團:資金短缺 痛失股權
資本大鱷國美的進攻顯然讓三聯集團猝不及防。2000年時,三聯家電的銷售收入超過蘇寧和國美。自恃“中國家電第一店”的三聯集團董事長張繼升認為“山東的經濟總量足以養活三聯這條魚”,錯失了擴張全國的良機。此時,債務纏身的三聯集團已經無力與國美在拍賣場上競爭。
■專家點評
處理與三聯集團關系至關重要
東方證券分析師 郭洋
國美自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自然增長速度放慢,置換門店的比例也偏大,這個時候,如何處理好與二股東三聯集團的關系就成了整合三聯商社至關重要的問題。
沒有網絡必將被邊緣化
行業觀察家 羅清啟
在家電行業中,暴利不可依賴,網絡才是現代零售的生命線。從這種意義上,國美和三聯集團之間沒有本質矛盾,存在的只是發展觀的差異:一個是要做全國零售網絡,一個是要守住自己的區域盤面。沒有全國網絡的零售企業肯定要被邊緣化,三聯商社目前的境遇就是個注腳。
攪局戰
兩個月后,國美與三聯集團的攻守之勢發生微妙變化。通過自拍自買,三聯集團董事長張繼升似乎正試圖重新投身到家電連鎖的商業戰場中。
三聯集團:自拍自買 抬高股價
廣東富豪朱拉伊的突然入局和迅速退出讓外界第一次看到了張繼升對于三聯商社話語權的渴望。
此后,三聯集團的“托盤”策略為國美鞏固第一大股東地位、重組公司設置了重重障礙。三聯集團因為“資產不能賤賣”多次介入這部分股權拍賣,狙擊針對性頗強。但由于沒有支付拍賣款,三次拍賣均以流拍告終。外界也認為,三聯集團并非真心購回這部分股權,而是希望抬高價格。
國美電器:靜觀其變 堅守底線
與將三聯第一大股東席位收入囊中的志在必得不同,這一階段的國美面對股權拍賣卻一概“冷處理”。其間,國美電器總裁陳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均堅決否認參與競買,并多次放出消息,認為“三聯商社股價已經偏離價值”,其堅守價格底線的做法讓三聯無功而返。
■專家點評
國美拒絕接盤無礙控股地位
夸父企業管理咨詢公司首席顧問、家電觀察家 劉步塵
圍繞三聯股權的競拍與第一次性質已經完全不同。第一次是控股權拍賣,具有全國野心的國美當然不能缺席。但這次是第二大股東股權拍賣,無論誰拿到都影響不了國美的控股地位。當價格超過了國美的底線,拒絕接盤就成為必然結果。
拍賣是退場游戲
行業觀察家 羅清啟
后兩次的拍賣完全是表演。投資者應該明白,股權的拍賣完全是一場退場的游戲,公司的股權被拍賣,不管出于何種目的都是公司衰退的表現,而不是投資價值更高的表現,把退場包裝成進場的目的就是要讓退出獲得一個好的價格。
輿論戰
隨著三聯股東大會的臨近,雙方的矛盾從隱秘走向公開。而在國美拒不“接盤”的強硬立場下,三聯商社重組仍舊遙遙無期。
國美電器:
拋出“空殼論” 借輿論施壓
6月25日,國美電器在北京緊急召開新聞發布會,陳曉痛陳三聯集團存在重大隱患,稱“上市公司完全是個空殼公司”。更重要的是,國美撤回了已經提出的董事監事提名。更多的人相信,國美是想通過此舉向三聯商社施壓,希望證監會介入。
三聯集團:
釋放“玉碎說” 控制經營權
針對國美的指責,張繼升也首次公開面對媒體,以“一個人買了房子,因為覺得價格高,就要求房主再送一輛豪華轎車,世上沒有這樣的道理”進行回應。他稱:“如果對方始終無法合作,我們寧為玉碎。”6月27日,三聯商社股東大會召開,國美無一人進入董事會。張繼升夫人、三聯商社創始人張巖卻受聘出任公司總經理。
■專家點評
張繼升意氣用事失民意
夸父企業管理咨詢公司首席顧問、家電觀察家 劉步塵
張繼升的做法是不明智的。從三聯商社新公布的領導層看,除了張巖,其他人均無經營家電連鎖的經驗,無法從根本上改變公司目前虧損的局面,三聯商社只有重組,才有前途。而拖延只能損害投資者和三聯商社的利益,也會傷害張繼升和企業的形象。
投資者應注意非市場因素
招商證券分析師 李陽
當地地方保護主義傾向明顯,不利于事態發展,非市場化的因素導致了目前的局面。從目前的情況看,預測下一步的拍賣形勢和事態發展已經很困難。這件事也體現出,現階段我國家電連鎖發展更大的阻礙可能并非企業經營能力,而是地方保護,各地區的零售商都建立起自己的陣地。
(北京晨報 記者劉映花)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