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即時配送市場交易規模將超過千億
近幾年,伴隨著互聯網經濟發展,消費者對即時配送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長,即時配送迎來了黃金發展時期。隨著消費需求的增長,用戶數量快速增加,即時配送市場規模仍會保持快速擴張。
同時,新零售的發展,也讓即時配送涉及的品類從外賣到零售各個領域縱深擴張。數據顯示,即時配送市場僅用4年時間便做到了快遞20年所做到的業務體量的一半。
但蓬勃發展的即時配送,也面臨著多重挑戰。在新零售不斷試錯、調整之后的第三年,即時配送市場又有何新變化?為此,聯商網零售研究中心發布了《2019即時配送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內容顯示,即時配送是依托本地社會化庫存,可滿足30分鐘-60分鐘內送達到用戶手中的要求的配送方式,是應O2O/新零售而生的新的物流形態。
即時配送的產生并沒有一個明確的時間點,但它的大發展與外賣密切相關。中國外賣訂餐渠道主要經歷了電話訂餐、網站訂餐和App訂餐三個階段,從2009年4月餓了么上線,再到2013年11月美團推出外賣服務,中國即時配送的大幕開始徐徐拉開。
總體來看,即時配送具有以下特點:一是點對點、人到人服務,無中間環節;二是即時性需求,對配送時間要求較高,配送時常一般30分鐘-60分鐘;三是配送半徑不同,即時配送的配送半徑一般在5公里范圍以內;四是由于即時性和無計劃性需求多,因此對配送平臺的調度能力要求高。
2019年交易規模將超過千億
作為物流行業中一個細分需求,即時配送近些年的發展與外賣、新零售以及快遞末端市場的進一步布局密不可分。
根據上市公司財報、媒體公開報道及聯商網零售研究中心統計,截至2018年底,即時配送領域交易規模達到981.2億元,預計2019年達到1312億元,2020年達到1700億元。近三年來,即時配送領域交易規模增長率在30%-40%之間,行業正處于高速發展期。
即時配送市場,也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而崛起。自2013年智能手機快速普及以來,消費升級以及懶人經濟的興起等因素,即時配送用戶呈爆發式增長。2019年用戶預計將超過4億,但隨著互聯網紅利的逐漸消失,即時配送用戶的增速正在逐步下降。
訂單增長有回落態勢
從訂單規模上來說,自2013年智能手機快速普及以來,即時配送訂單量呈爆發式增長,2015年達到增長高峰,隨后增速逐年回落。截至2018年底,中國即時配送行業訂單總量超134億件,2020年預計超過200億件。
從即時配送上下游產業鏈來看,共分為需求方、供給方和支持方三個部分。需求方主要有到家平臺、外賣平臺和零售平臺;供給方主要有達達、蜂鳥配送、美團配送、點我達、閃送等玩家;支持方主要有微信支付、支付寶、美團支付等支付支持方,阿里云、騰訊云、京東云等技術支持方。
即時配送領域共產生58次融資 累計金額超1900億元
在即時配送市場,不少入局玩家獲得了資本市場青睞。
《報告》數據顯示,自2010年美團獲得第一輪融資以來,即時配送領域相關企業及平臺連續獲得資本青睞,截至2019年7月,即時配送領域共獲得58次融資,融資額度超過1913億元人民幣。其中2015年是行業融資高峰時期,共獲得18筆超過344億元人民幣融資。
(來源:聯商零售研究中心 木魚 陳新生 王迪慧 許弋諾)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