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響“電商革命”,同城零售時勢已至
本文系聯商網特別策劃“決戰同城零售”系列報道
出品/聯商網
撰文/聯商專欄作者芥菜種
圖片/聯商圖庫
2020年開始,零售界要徹底變天了。
也許你還沒有意識到一場新的零售革命已經到來。就像2000年左右,大多數人并沒有意識到零售業將經歷過從實體零售向電商零售大踏步的跨越,這一跨就是20年。
因為起步早、求新意識強,時機抓得準,在這20年的時間里,阿里巴巴建立了無與倫比零售帝國,2019年,阿里巴巴國內零售總成交額6.6萬億元,京東和拼多多分別為2萬億和1萬億,這三家企業合計占中國線上零售額的90%,占去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22%。在中國,誰也不能否認,電商早已顛覆了傳統零售業。
但是,無論電商如何發展,傳統實體零售業依然是消費者不可缺少的購買陣地。如果將二者相提并論,電商取代不了實體零售,因為電商無法實現實體零售的即買即所得,這在交易的時間上沒有阻隔;而在另一方面,實體零售也無法像電商一樣,可以足不出戶,逾越空間上的界限。
單從時空兩個維度來看,電商和實體零售只能彼此融合,取長補短,才能真正實現打破時空限制的完美零售活動,即足不出戶,又能實現下單即得。
新零售來臨之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實體零售和電商,二者不是對手,而是盟友,終極目標相當一致:因大眾消費需求而存在。
那么,現在的中國大眾消費需求,特別是作為趨勢代表的城市居民的消費需求,已經發展到怎樣一個程度呢?都有哪些特點?
國民消費需求:新零售時代已經揭開序幕
一、消費者對產品和服務品質的需求提升,電商卻遇“瓶頸”
電商發展到今天,確立了一個特別尷尬的消費背景:電商具備“廉價性”,其實是個偽命題。消費者經歷了十多年的“網購實踐經驗”,也發現電商購買并不比實體店購買便宜多少,人們再也不會片面的認為網購真的能省錢,反而對于電商產品的質量信用多有詬病。
這一點成了電商繼續沖高發展的“瓶頸”,電商產品和服務的品質,與經濟生活水平提高后大眾對品質的要求不成正比。在中國質量萬里行促進會發起的2017年度全國電商服務質量調查顯示,國內電商企業仍存在“二選一”情況,有些廣告宣傳涉嫌違規失信,產品質量問題仍比較突出,物流服務水平仍待提高。
二、消費者對便捷性的需求沒有上限,即時配送更有“空間”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對方便快捷的需求是沒有上限的。在2016年曾有組織做過一次調查問卷,在160份調查問卷中,62.9%的消費者認為“發貨及時”是對電商服務需求當中最重要的,其次是“運送便捷”。
電商產品從一周之內送達到三天達再到次日達,仍不能滿足消費者的快捷需求。最好,下單即送達——但顯然商品和消費者不是隔著一個電子屏幕的距離,也沒有魔法可以實現這樣的理想化需求,但卻可以無限接近, 從三天達到1小時達,再到半小時,再到拼分鐘,所有的努力和角逐,不是和對手,而是無限接近消費者的購買效率需求。
在電商與實體零售之間尋求最優解:同城配送,半小時達
歷史上,所有的零售活動不斷變化生長,最終都可以歸結為以消費者需求為中心進行衍生。從現階段來說,大眾經歷了疫情閉門不出的“宅經濟”,消費者的需求進入這樣一個狀態:“線上買,三五天到達太慢了;線下買,得花費大半天時間出門,也太慢了!半小時達,相對來說比較爽。”
可以預見的是,2020年后,購物場景的最優解:實現同城配送,電商品牌設立線下店,提供半小時達配送服務。
過去的20年是零售集體走向線上的20年,接下來的幾個十年,一定是優秀電商企業集體走到線下實現全渠道零售的十年。顧客對售后服務保障、安全感、品質生活、配送便捷的要求,需要線上下單與線下服務相結合進行。
布局全渠道,實現同城零售:睡夢中的人多,覺醒抬馬蹄的少
電商大品牌愿意走下云端,布局線下店,打通全渠道銷售,實現更接地氣的服務和配送,還寥寥無幾。但趨勢面前,有人主動“摸石頭過河”,有人逼不得已而行,從線上走到線下,還是起步階段,中間隔著諸多令人生畏的不容易和硬骨頭,需要在云端的知名電商去啃;就像當年,一些大牌實體店從線下走到線上,其中也經歷了糾結和堅持,到如今打通全渠道,早已“柳暗花明”,對新零售駕輕就熟。例如,蘇寧電器、優衣庫、沃爾瑪等實體零售,在這十多年的云端打磨中,把握了未來零售趨勢的絕對主動權。而新零售的典型——盒馬鮮生則一步到位,實現同城配送,以高姿態來迎接同城零售。
同城零售,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必需品、服飾、生鮮皆可半小時達,本質上反映出現階段消費者對交易效率越來越高的要求。
電商進入“瓶頸期”,正在發生內部裂變和整合。接下來的十年,是沒有打通全渠道的網紅電商極為尷尬的十年,正如當年被沖擊的實體店一樣。消費者將拋棄它們,紛紛為有線下即時配送和服務的品牌買單。
一場同城零售的“平臺爭奪戰”已悄悄打響
電商紅海已讓資本轉戰同城零售的藍海市場。因此,也就不難想出餓了么、美團、京東到家、達達、閃送等為什么會摩拳擦掌,爭奪及時配送市場。本質上,這是一場同城及時配送的“平臺爭奪戰”。
“得平臺者得天下”,平臺需要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幫助商家實現數字化改造;配置和訓練揀貨員、騎手網絡;完善平臺系統和調度效率等等。這些都需要時間,雖然事情要一步一步做,急不來,但是仍然遵行“唯快不破”的理,打造同城零售等槍聲已經響起,奔跑就是了。
而此時最應該下來“奔跑”的是電商平臺,敢于從云上下來,打通全渠道銷售,盡管會有轉型陣痛,但是越早行動意味著留給自己的時間越多。鼓勵電商賣家布局線下店,并予以平臺支持,可以直接在云平臺上增設線下提貨、配送和服務通道。
有志于前置倉零售搭建的創業者,也可以抓住同城配送平臺發力的機遇,實現與平臺共贏合作的創新商業模式。傳統實體店則以加速數字化升級為主要目標,需要提前布局如何提高產品半小時達配送的揀貨和調度效率和售后等其他項服務能力。
未來十年,在同城零售新格局里,線上下單同城配送半小時達訂單數量會超過異地下單快遞三天達的訂單數量;頭部同城零售平臺的競爭對峙會越來越激烈;平臺競爭比拼的是配送能力和全方位服務體系(例如服務商家的銷售數據分析服務等);實體商家為了爭奪顧客,會傾向于廣撒網,入駐多個平臺;圍繞同城零售的獨角獸公司會在這次革新中興起;同城實現無人機配送將會更加緊迫;配送裝備將成為新的發力點,無論是配送員的穿戴裝備還是配送車輛的冷鏈裝備都會隨著競爭的加劇優化升級。
一個全新的零售時代緩緩拉開序幕,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聯商立場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