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9起并購?聯合利華、LVMH等收割2000億印度美妝?
出品/用戶說
市值將達340億美元
印度成掘金沃土?
印度美妝個護市場發展勢頭越燒越旺。公開資料顯示,近日寶潔(P&G)、印度聯合利華(HUL)等多家美妝個護品牌與印度頭部電商平臺Meesho Mall達成合作,將把個人護理產品供應范圍進一步滲透至印度二線、三線市場,寶潔旗下惠氏、幫寶適,聯合利華旗下多芬、力士等品牌個護產品將入駐Meesho平臺,通過繼續砸錢實現在印度市場的進一步擴張。
印度早已是近兩年全球美妝行業幾乎公認的高增長藍海,在南亞的廣闊市場中,印度美妝產業經歷著前所未有的擴容浪潮。2024年11月,聯合利華前首席執行官Hein Schumacher曾公開表示:“就收入而言,印度是聯合利華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市場。”
這一趨勢也得到了印度本土電商平臺Nykaa的佐證。根據其發布的印度市場美容趨勢報告,預計到2028年印度美容和個人護理市場價值將增長至34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443.54億元),預測期內的復合年增長率約為10%-11%。
面對這一增長高地,資金雄厚、產業鏈完善的頭部美妝企業紛紛出手,力圖挖掘更多增長爆點?捎《日婺艹蔀橄乱粋全球美妝爆發地帶?對于中國美妝品牌來說,又將面臨怎樣的機遇與挑戰?
GDP跨越4萬億美金
印度美妝撬動280億商機?
全球經濟面臨不確定性的背景下,作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的印度正逆勢崛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預測,印度將于2025年底躍升為全球第四大經濟體,其名義國內生產總值預計增至4.187萬億美元。
同時,印度消費引擎正持續發力。整理世界銀行公開數據后發現,2023年印度居民消費支出占GDP比重達60%,居民消費主導格局持續推動市場穩定。普華永道與Perfios聯合公布的《2025印度消費者行為深度剖析報告》顯示,印度2023年至202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穩健增長13.3%,同期總儲蓄下降30%,進一步印證消費者支出正轉向自主性消費。
結合人口結構來看,聯合國報告了印度人口估計到2025年達14.6億,繼續位居世界第一。印度政府新聞信息局披露數據,也進一步展示著當地蓬勃的經濟增長與消費動力:約65%人口年齡在35歲以下。而人口紅利與購買力的攀升,充分印證了印度美妝賽道無限的增長空間。
GlobalData統計顯示,2023年印度美妝市場估值達175億美元,將以4.7%復合增速沖至2027年的210億美元。印度美妝電商獨角獸Nykaa的市場美容趨勢報告更顯沖力,報告顯示,當前印度美容和個人護理市場價值已達到280億美元,在線美妝增速全球領跑。
與此同時,電商渠道正成為顛覆印度美妝營銷與銷售傳統的神話。statista數據顯示,印度電商市場價值正呈指數級增長,預計2035年將達到5500億美元。
用戶說進一步洞察發現,在各大電商平臺的影響下,美妝影響力已擴展到印度農村地區和二、三線城市。全渠道先鋒Nykaa通過線上平臺整合超4000個美妝品牌,同時下沉至40座城市開設80家實體店,構建起覆蓋超1200萬的消費者網絡。
此外,本土美容電商平臺Purplle也展開資本操盤,借力國際品牌戰略合作,同步推進并購與自有品牌研發,實現市場占有率快速攀升。Flipkart、Shoppers stop等平臺也在此增勢下,加速布局印度美妝板塊。多層級電商生態的繁榮,標志著印度美妝市場進入規;鲩L新階段。
巨頭加速掘金
印度成天然美妝熱土?
轉舵印度:國際妝企投資收購激戰
如前文所述,國際美妝巨頭已敏銳捕捉印度市場的巨大商機,不斷加大對當地美妝賽道的戰略投入。此前,用戶說梳理全球十大美妝企業2024年財報時曾提到,國際妝企正經歷全方位洗牌。以聯合利華為代表的多家巨頭在財報中反復提及,其大中華區業務增長正面臨挑戰。與此同時,坐擁龐大人口基數、美妝市場尚未飽和且消費潛力巨大的印度,成為了各大企業尋求增長的下一個戰略重心。
據用戶說不完全統計,2024年下半年至今年3月,僅聯合利華、歐萊雅、LVMH、高絲四大集團就針對印度本土美妝品牌完成了9起投資或收購事件。
如聯合利華和歐萊雅于2024年12月聯合投資印度護發品牌Arata;高絲在2025年1月收購印度DTC護膚品牌Foxtale10%股權;聯合利華投資部門Unilever Ventures今年3月份領投印度高端護膚品牌Ras Luxuryskin Care等。值得注意的是,RAS Luxury Skincare此前在2023年就已從專注于可持續發展的紐約風投機構Green Frontier Capital處獲得了150萬美元資金支持。
除了通過投資和收購整合本土品牌資源,國際美妝企業也積極拓展多元化的市場進入路徑,包括與當地政府相關部門合作扶持本土品牌,借助印度本土美妝電商平臺、分銷與營銷合作伙伴網絡等資源入場擴張,以及在當地開設品牌旗艦店以強化品牌認知等策略。
如雅詩蘭黛選擇與印度工業和內貿促進部(DPIIT)攜手,通過扶持本土美容及個人護理領域的初創企業瓜分市場;香奈兒宣布旗下香水和美妝產品線入駐印度頭部美妝電商平臺Nykaa,相關產品將通過Nykaa Luxe指定線下門店、Nykaa應用程序及其官方網站進行銷售。香水巨頭科蒂與印度分銷公司House of Beauty達成合作,在印度推出Kylie Cosmetics并引入蜜絲佛陀,制定本土零售營銷計劃。
阿育吠陀成焦點?K-beauty席卷?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被國際美妝巨頭投資的印度品牌,大多帶有“純凈美妝”“天然草本”“植物性”等關鍵詞,注重安全天然的純凈美妝產品備受印度消費者青睞。英敏特2024年向《印度時報》分享的研究表明,超47%的印度消費者會選擇天然成分作為面部護膚產品的主要特色。
這其中,阿育吠陀(Ayurveda)一直是印度美妝市場的焦點。Market Research Future報告曾預計,到2030年阿育吠陀產品市場的收入將達到288.3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12.3%。
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有記載的綜合醫學體系,阿育吠陀可追溯至約五千年前。幾個世紀以來,印度的美容方法一直受到阿育吠陀和自然傳統療法的啟發。對印度消費者而言,阿育吠陀已成為與“自然”保持和諧的生活方式。
印度美妝市場近幾年涌現的品牌,也大都融合阿育吠陀療法,產品涵蓋護膚、護發及身體護理。除本土品牌indē wild、Lakme、Himalaya、Kama Ayurveda、Forest Essentials等,國際品牌如聯合利華等進入印度市場時,也大量推出強調以天然成分、阿育吠陀配方為核心的產品。
有趣的是,韓國美妝風潮在印度市場正掀“K-Beauty革命”。數據分析公司Tracxn指出,除韓國本土外,印度已成為韓妝企業布局的三大主要市場之一。而根據Statista預測,到2029年印度的韓妝市場規模將增長至9.98億美元。
悅詩風吟印度區助理總監兼市場負責人Mini Sood Banerjee也曾透露,雖然品牌早在2013年就進入印度市場,但年增長率至今仍高達40%-50%,印度已成為韓妝快速增長的重要陣地。細究原因,背后也離不開韓式美妝植根于純凈、可持續與天然成分的理念,并成功引起印度消費者共鳴。如今,印度明星Khushi Kapoor和Wamiqa Gabbi還分別成為The Face Shop和Innisfree品牌大使,助力引爆K-beauty風潮。
中國妝企出海在即?
新沃土“雷區”重重!
當中國美妝存量時代迎上貿易壁壘疊加,尋找新的出海圣地已成為企業求生的不二之選。目前東南亞市場仍是中國化妝品出海的熱門“打卡地”,而以印度為代表的南亞國家也正成為“試水點”。
不過,相比于東南亞,印度對于中國美妝企業似乎還并不算友好,出海印度并不意味著預期中的增量。地緣政治沖突、本土貿易保護制度、消費偏好、供應鏈中斷和通貨膨脹等宏觀經濟挑戰,正制約著中國妝企布局。
具體而言,印度消費者本土品牌認同感強,即使是國際巨頭也不得不斥巨資收購或投資當地品牌以站穩腳跟。對尚未建立本土認知的中國美妝企業而言,印度市場準入門檻明顯偏高。更棘手的是,印度電商生態存在特殊性:貨到付款仍是主流支付方式,非一線城市物流基礎設施薄弱,這不僅延長了資金回籠周期,更增加了銷售運營的難度。
而作為宗教多元化國家,當地不同宗教對產品成分、包裝、營銷都可能有著鮮明各異但又嚴苛的要求。中國企業要想成功布局,必須深入研究當地節日文化和宗教習俗,以規避文化沖突風險。更復雜的是,印度對化妝品實行獨特的監管體系,從成分限制、標簽規范到安全檢測都有一套嚴格的本土化標準,無疑大幅提升了企業的合規運營門檻。
同時,印度政府長期以來對外來企業都有著極高的準入要求與標準。如嚴格審查、巨額罰款、簽證入境限制、本土化合規管控等,一度在早些年國際頭部電商平臺Amazon、全球快時尚品牌SHEIN等企業幾度折戟印度的案例中,扮演著重要推動角色。
此外,在IMF的預測中,印度今年GDP為我國(19萬億美金,全球第二)的1/5左右,僅約2800美金的人均GDP也大致是我國2006年、2007年的人均消費水平。另據Redseer與Peak XV聯合發布的研究報告,印度美妝個護市場人均年消費額僅14美元,遠低于美國的313美元。這些數據充分說明了當地美妝個護市場仍處于早期發展階段,市場教育仍需長期投入。
但低消費又并不與低需求劃等號。Mordor Intelligence市場分析表明,由于社交媒體平臺影響力增強,印度Z世代和年輕中產階級對對護膚、彩妝的認知正迅速提升。對于中國妝企而言,這一新興消費群體或許就是突破口。因此,短期可聚焦高轉化品類和低成本渠道,但長期仍需通過本土化運營(如合作本土KOL、適配宗教文化需求)建立品牌認知,若能熬過市場培育期,印度或將成為真正的美妝增長引擎。
還不容忽視的是,印度為典型的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條件對美容產品的適配提出了特殊要求,在印銷售的美容產品也需具備“本土特色”。
抗汗抗油、色彩適配產品由此成為攻克印度市場的核心要素。如Innisfree專門推出了無油系列產品(No Sebum range),以應對當地濕熱氣候,并上線了適合印度膚色的唇彩。對于品牌而言,組建本土研發團隊,打造契合印度消費者需求的產品,是撬動這一高潛市場的關鍵。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