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遇見”小面
在新冠疫情爆發后的2020年3月左右,重慶市小面協會為了鼓勵消費,曾發布《致市民吃一碗小面倡議書》——
“我們倡議,廣大市民朋友在加強個人防護基礎上,外出吃一碗小面,放心吃,開心吃。”
小面和火鍋,大抵是重慶飲食文化最具代表的符號了,去年有數據統計顯示,僅小面經營門店重慶便有3萬余家,年營業額100余億元。因此并不難理解,重慶市政府為了守護這張城市名片,特地倡導成立了小面協會。
一碗熱騰騰的小面,也吸引了外地為數眾多的吃貨、老饕乃至美食家。7年前,一個東北人便聯合伙伴,在廣州開了一家重慶小面面館。此后這家面館陸續獲得天使輪融資、Pre-A輪融資等。
這家面館叫“遇見小面”,它最新所引入投資人是“出圈”的房地產企業。3月11日消息,遇見小面完成新一輪數千萬元融資,由碧桂園創投領投,原有股東弘毅百福,喜家德跟投。
成立兩年的CVC(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即企業風險投資)碧桂園創投,又一次在消費領域進行布局。這距離上一次投資大消費賽道僅過去大約3個月,該公司領投茶包品牌“茶里”億元級B輪融資。更早前,它還參投了網紅飲料“漢口二廠”。
但房企參與創投的功能性,往往決定了財務回報并不是唯一目的,更重要是在于尋求地產產業鏈的協同與賦能,拓展企業在不同領域的邊界與伙伴。
包括碧桂園也在實踐產業鏈利益的綁定,在對遇見小面股權投資之余,消息顯示,其旗下機器人平臺也將與被投標的有經營層面的合作。
小面與賽道
在崇尚“民以食為天”的中國,近年來居民收入增長極大地拉動了餐飲行業。中銀證券在研報中指,2011-2019年餐飲行業一直維持10%左右的高景氣增長,2020年受疫情打擊增速降至約6.6%。
其中川菜是餐飲市場最受歡迎的品種之一,從市場份額占比看,火鍋占比最高達13.7%,川菜排名第二占到12.4%,粵菜第三占比8.2%。
某種程度上,食客對川式美食的青睞也為遇見小面誕生提供了土壤。
2014年6月,畢業于華南理工大學的宋奇,與兩位同學在廣州體育東橫街開設首家遇見小面門店。一個宣傳版本是,三位85后年輕人“源于對小面的念念不忘”,辭去知名外企工作而遠赴重慶學習小面制作工藝,并把小面帶回廣州,這種執念造就了如今的面館。
這樣的故事多少有些魔幻,實際上根據宋奇在2017年的一次公開演講,遇見小面的誕生或許更具現實性。
宋奇本科畢業后前往香港讀研,在那里目睹過餐飲業的繁榮,此后進入麥當勞從端盤子開始積攢經驗。2012年宋奇合伙創業,早期做的卻是粵菜餐館及東北餃子館,直到2014年《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帶火了重慶小面,他們才決定在廣州改賣小面。
首家門店站穩腳步后,遇見小面逐漸對接資本市場,包括獲得300萬元天使輪融資,九毛九投資的數百萬元Pre-A輪融資,以及聯想弘毅百福、喜家德的注資等。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遇見小面已有100多間門店,在疫情期間實現門店翻倍。
3月份遇見小面最新完成的新一輪融資,由碧桂園創投領投,原有股東弘毅百福、喜家德跟投,至此公司總估值接近10億元。該公司稱,此次融資將應用于品牌建設、數字化建設、門店拓展、供應鏈建設,三年內門店數量計劃增長至1000間。
碧桂園創投對觀點地產新媒體回應,餐飲市場有5萬億規模,遇見小面處于“高速增長的大賽道”,而行業目前競爭格局分散,連鎖話程度低,小面品類尚無知名品牌形成。
其同時回應,遇見小面有較高的店面運營利潤率,具備較高的翻臺率,各項經營指標顯示公司店面擴張速度較快,處于發展的快車道。
在產品得到驗證后,遇見小面或許已開始面臨市場所說的“中等規模死亡谷”考驗。這一階段對效率和規模的追求,是所有餐飲企業都會選擇的道路。其中和房地產類似,原料成本作為餐企最大的支出,高效的供應鏈管理能保障標準化運行,并利于跨越死亡谷。
門店擴張方面,官網顯示,遇見小面的門店集中于廣深,部分位于上海、北京、佛山、東莞、廈門、珠海、肇慶等,在廣東以外的省市滲透率相對低。該公司表示,計劃繼續挺進一線城市,并加快布局二線城市。
對于碧桂園創投而言,參投遇見小面被定義為“重點布局國潮消費”投資主題下的又一次實踐。早在2019年成立伊始,碧桂園創投便對中國新國貨品牌的崛起充滿興趣,還就“國潮消費”這一領域進行過主題研究。
在研究報告的最后,該公司得出結論:必須關注消費品類的投資機會。具體包括家居家裝,美妝個護,食品飲料,服飾品牌,運動健身,母嬰消費,寵物經濟以及單身經濟等。
觀點地產新媒體不完全統計,在大消費領域,碧桂園創投兩年多時間內投資的企業包括漢口二廠、林清軒、茶里、左點、可糖美瞳、遇見小面等。其中至食品飲料領域,在投資遇見小面前,該公司分別于去年9月10日參與漢口二廠A輪融資,11月底參與茶里B輪融資。
CVC與產業協同
近年來愈來愈多房企參與了創投領域,包括碧桂園、保利、萬科、建業、融創、景瑞、越秀、遠洋、星河、龍湖等。
它們所投領域也多分布在房地產上下游產業鏈、高科技、教育、醫療等。而且由于標的企業多為發展初期或上市前時期,創投規模也多在千萬級別,這對于資金密集型的房企而言并非難事。
以碧桂園為例,新消費賽道被碧桂園創投認定為主力投資賽道之一,該公司對觀點地產新媒體強調,在這一賽道的投資更多是從市場化的財務投資角度出發。除此以外,該公司的投資覆蓋大健康、新基建、教育、物流、科技等。
官網數據披露,作為碧桂園旗下除地產投資以外股權投資業務的一級事業部,碧桂園創投自2019年1月成立至今已投企業總數45家,已投企業中超10億美元估值的有15家,核心團隊累計并購企業逾16家。
已投企業包括貝殼找房、秦淮數據集團、快手科技、企鵝杏仁、比亞迪半導體、藍箭航天、博奧晶典、新瑞鵬寵物醫療、和鉑醫藥等。
其中對諸如貝殼找房、快手科技等的投資中,隨著標的企業登陸資本市場,碧桂園創投獲得了豐厚的財務收益。類似的案例則有,恒隆陳氏家族旗下晨興基金作為VC(Venture Capital,風險投資),最早參投小米的500萬美元,在小米上市后回報高達866倍。
而與純粹VC作為賺錢機器,獲取財務回報不同,碧桂園創投更多屬于CVC(企業風險投資),這種投資機構設立的戰略目標偏向于配合母公司的長期戰略,探尋潛在商業模式,即拓展企業的投資邊界。
因此在業務類型區分時,碧桂園創投主要分為財務投資及戰略投資,前者在獲得可觀財務收益的同時吸納技術及資源鞏固集團主業,主要圍繞碧桂園現有的社區、機器人、現代農業等領域;后者專注地產生態鏈的上下游企業,將集團資源“最有效賦能標的”,實現戰略協同。
比如在最新的參投案例中,觀點地產新媒體獲悉,碧桂園千璽機器人集團也正與遇見小面進行合作溝通。對此碧桂園方面回應,傳統餐飲中面食制作的多個環節都有通過機器大幅度提升效率的可能性,未來雙方有望在“餐飲智能化”方向具體合作。
另一個潛在的原因或許是,千璽機器人集團此前提出年內計劃于粵港澳大灣區開店100家,以及逐漸拓展京津冀、長三角等區域的目標。市場分析指,碧桂園機器人與遇見小面都有擴張門店需求,實際上可以起到協同效應。
相比之下,碧桂園創投先后參投惠達衛浴、蒙娜麗莎、帝歐家居則已從風險投資轉向戰投領域,所投標的均為房企產業鏈上下游公司。去年5月份,該公司還與保利資本設立50億元資金,入局地產產業鏈布局。
對于這種現象,華創證券認為,現階段房企在產業鏈中的定價權,可類比互聯網公司和物業公司流量變現的邏輯。
具體而言,房地產延伸到產業鏈的流量和定價權,計入房企每年的建安費用拉動的直接需求,及家電、家居等間接需求,那房地產可以控制的流量規模將大于每年5萬億元。在這個產業鏈的格局上,房企擁有很強的定價權。
上述機構還從估值的角度分析,認為產業鏈行業估值明顯高于地產,且上下游的主要企業成長型大多優于或持平房企,參投產業鏈企業有望強化房企定價權價值發現。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