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賣,一門被低估的千億級好生意
來源/聯商專欄
撰文/立夫食話
有朋友問我,消費降級了,做什么生意好掙錢?
要我說絕對是燒麥。
原因有三:認知統一、市場規模大、抗經濟周期性強。
雖然燒麥有地域差異,肉的、素的、厚的、薄的,但南北通吃,提起來大家都知道,消費量級大,市場還穩定。
而且燒麥還可根據餡料、工藝的不同,進行產品價格的調動,覆蓋不同層級的消費人群,消費者錢多錢少,燒麥都有的賣。
最重要的一點,燒賣的消費場景非常廣,夫妻店、商超、高檔酒樓,有人的地方,就有人吃燒賣,抗經濟周期強。
燒麥是為數不多,能夠被全國受眾都認可,還解決了眾口難調和規模化問題,同時品牌化還處于初期,是市場潛力大的品類。
那么,燒麥生意為什么好做?又該如何做好?一起來看看!
消費降級后,能夠繼續做好的消費品,特點之一就是認知統一,不會輕易被消費者拋棄。
燒麥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市場認知一致,是非常標準化、統一化,容易被規模化的品類。
首先,燒麥的普世價值高,所有人都知道是啥。雖然各地對其有著不同的稱呼,燒麥、燒賣、捎賣、燒梅,但都指向一種食物,不是糯米的,就是肉的,分類簡單。
作為早點,人們會去早餐鋪,購買一屜燒麥,作為菜品,也知道餐館的特色燒麥什么樣,共同的認知決定了廣闊的消費市場。
其次,燒麥還形成了非常穩定的區域市場。
以廣東的干蒸燒麥、呼和浩特的羊肉燒麥、上海的糯米燒麥三類為主,全國燒麥消費市場被清晰劃分,并培養出了長期、穩定的消費群。
在廣州,燒麥被融入到早茶文化,成為廣州人生活必不可缺的一部分;上海人對燒麥的愛是每天必吃的程度;在呼和浩特,“無燒麥,不青城”說的也是呼市人的一天,從一籠燒賣開始。
圖源:小紅書
最后,是生產端完善的產業模式,將市場驗證的產品,推廣至全國。三全、思念、安井等品牌的燒麥,標準化程度高,打通了規模化,滿足了消費者想吃就能吃的到的需求,提高了燒麥市場的量級。
從產品的角度看,燒麥屬于“可包萬物”的產品,能夠根據市場的不同需求,做大單品的創新。
口味上,雖然燒麥的形態基本不變,但餡料可以隨意發揮,鮮蝦燒賣、鮑魚燒麥、陳皮牛肉燒賣……能蒸的東西,都能成為餡料。而且燒麥的餡料是外顯的,所見即所得,滿滿的視覺體驗,保證了高上新頻率,還釋放出更大的溢價空間。
工藝上,燒麥的制作工藝可簡單,也可以很復雜。紙皮燒麥、水晶燒麥、手工燒麥、梅花燒麥……流水線半成品中,現制的手藝價值有時會高于產品,也是為什么袁記水餃能靠大媽火出圈。工藝好的,自然價格也就高。
此外,燒麥還能與地方特色文化掛鉤,讓產品附帶上文化屬性。
北京、上海、廣州、天津,一二線、三四線城市,幾乎都有自己的專屬特色燒麥,精致的燒麥造型,適合旅游、網紅探店的傳播鏈,容易激活社交媒體中的年輕人傳播,溢價空間再提升一個等級。
圖源:小紅書
經濟不穩定的情況下,用風險小、市場廣,穩賺不賠還能增效的生意來穩住主線,是一種緩解壓力的手段,就像海底撈開始賣早餐包子一樣。
燒麥的“穩”體現在它多元的消費場景上。
消費場景不局限,可以做早餐,還能當點心、小吃,甚至是糕點,既可以果腹,又可以精修,消費目的多元。
消費場所也很廣,上至高檔酒樓,中到餐館、飯店、商超,下到街角巷口的小鋪子,百元一個到一元一個,滿足中產、打工人、學生、大爺大媽等不同人群不同需要。
這兩點保證了燒麥的抗經濟周期非常強,缺少任何一環后,都能到另一環里找到解決方案。
圖源:抖音
另外,燒麥適合在消費降級下做的原因,還離不開千億冷凍市場的開啟。
現在預制賽道非常火,冷凍速食的消費量不斷提升,但燒麥卻一直沒有跑出一個認可度高的品牌,無非就是分散化經營帶來弊病。
但在消費朝著更精細化方向發展趨勢下,燒麥的市場肯定會被看見,燒麥里的“袁記水餃”也不遠了。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