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天關店3808家,雪王也扛不住價格戰了?
出品/餐觀局
作者/蘇摩
如果說,2023年左右的新茶飲洗牌戰,奈雪的茶、喜茶等新茶飲頭部有默契般從“30元時代”重回“20元時代”,希望通過開放加盟的方式,將頭部的品牌力優勢轉變成規模優勢,是頭部品牌向腰部品牌施壓,腰部以規模優勢反擊。
那么,隨著2024年的到來,腰部品牌集體IPO失利,“10元奶茶”的不斷涌現,甚至出現了4-8元的奶茶,價格的低線不斷下滑,腰部甚至頭部新茶飲品牌集體卷向尾部市場,目標只有一個,搶占蜜雪冰城的低價市場。
此時此刻,即便是號稱性價比之王的蜜雪冰城,也有點扛不住了。
01
陷入關店危機的雪王
蜜雪冰城在新茶飲賽道向來地位超然。
作為新茶飲賽道門店數最多的品牌,憑借著高性價比“平價快樂水”定位,蜜雪冰城的“行業老大哥”地位非常穩固。特別是在新茶飲集體拼規模的2023年,頭部奈雪、喜茶的日子都不好過,腰部茶百道、滬上阿姨等更是鴨梨山大,蜜雪冰城卻憑借著供應鏈低價輕輕松松贏占了市場。
1年開店6000 家,這還不包括海外的眾多門店。根據蜜雪冰城最新IPO招股書透露,截至2023年9月底,蜜雪冰城的閉店率為2.37%,遠低于同類餐飲加盟品牌的閉店率。
然而,隨著2024年價格戰的不斷持續,蜜雪冰城的日子顯見也不好過起來。據極海品牌檢測數據顯示,今年蜜雪冰城雖然開店依然迅猛,90天新開門店3477 家;但與此同時,蜜雪冰城關店率也迅速飆升,90天新關門店3808家。首次出現了關店數大于開店數情況。
圖|極海品牌數據
不止一個平臺呈現出這種變化。根據窄門餐眼數據,蜜雪冰城全國總數已超過3.1萬家門店,其中2024年至今新開店數在4000家左右,關店數 暫停門店數為1858家,總關店數比去年整年(1837家)還多,更是2022年關店數的4倍,閉店率高達5.9%,遠高于招股書上2.37%的閉店率。
抖音、小紅書等互聯網平臺,關于蜜雪冰城關店的帖子、視頻也越來越多。“麗日廣場的蜜雪冰城倒了!”、“蜜雪冰城倒閉了?想喝甜水找去蜜雪冰城,附近兩家都關門了沒開業,蜜雪冰城咋啦?”、“蜜雪冰城亞洲總部閉店了!”甚至有消息稱,蜜雪冰城的日本店鋪也倒閉了。
圖|小紅書截圖
新茶飲關店的并不止蜜雪冰城。據窄門餐眼數據,當下奶茶飲品總門店數429251家,近一年新增163918萬家,凈增門店卻只有44478家,也就是說,近一年新茶飲賽道關店數就已經將近12萬家,幾乎占了新開店數的70%。
相關媒體報道,2024年上半年有不少中小新茶飲品牌關店甚至倒閉。奈雪旗下的臺蓋、70元一杯謝謝茶關停所有閉店;熱門一時的伏小桃、厝內小眷村、圓真真等品牌也出現大量關店。然而,仔細看就會發現,這些關店倒閉的新茶飲品牌,基本都是小規模、沒供應鏈優勢的下沉市場玩家,它們的退出是新茶飲圈馬太效應下,頭腰部品牌加速爭奪市場的結果。
所以,蜜雪冰城作為新茶飲賽道低價市場的頭部,馬太效應下的優勢方,其突然猛增的關店現象,遠不是行業關店浪潮能夠解釋的。那么,這到底是怎么回事?難道是蜜雪冰城的“價格戰”大法失靈了?
02
低價也扛不住的價格戰
事實上,恰恰是因為低價策略太行之有效了。
在這個新茶飲不斷拼規模沖向萬店的時代,低價早已成為品牌們抓住客流量最核心的武器。從疫情之時開始,新茶飲主流價格就在不斷下滑,從最初的30元降到后來的20元,再到現在的10元左右,每一次主流價格下滑的背后,都是頭部甚至腰部品牌們對“下級市場”的蠶食施壓,一輪一輪價格下滑至最后,自然不可避免會卷向以蜜雪冰城為主的10元以下低價市場。
據餐觀局觀察,目前已有不少腰部品牌將價格戰的刀尖對準蜜雪冰城。比如滬上阿姨就推出了一個新品牌“茶瀑布”,4元的檸檬水、6元至8元的珍珠奶茶,價格直接對標蜜雪冰城。茶百道、書亦燒仙草也已經推出了一系列10元左右奶茶;CoCo的大杯純茶美團價直接降到了5.9元;古茗的產品價格也在大幅下滑,甚至還在深廣區域推出了為期三個月的檸檬水折扣活動,10元檸檬水折扣價4元,精準擊中蜜雪冰城的4元冰鮮檸檬水。
就連喜茶這樣的新茶飲頭部,其門店在美團等平臺也出現了許多10元價格左右的產品,比如11.5元的新店有禮真果真茶系列、13.9元的多肉桃李,11.8元的經典綠妍茶;奈雪的茶也類似,在最近抖音城市生活節活動中,其生椰拿鐵、茉莉初雪拿鐵以及拿鐵咖啡優惠價直接降到了6.9元。
新茶飲頭腰部品牌集體對雪王“刀尖相向”。哪怕2023年蜜雪冰城靠著低價很是掀起了一波狂飆浪潮;但隨著價格戰持續,頭腰部品牌集體將產品價格卷向10元以下,攻城略地搶奪低價新茶飲市場份額,即便號稱下沉市場之王的蜜雪冰城,也是“雙拳難敵四手”。為了維持產品低價優勢,只能持續壓縮品牌利潤空間,將價格卷向更低。
打開蜜雪冰城小程序,原價4元的檸檬水,4杯只需要14.9元,平均每杯只需要3.7元。類似的還有6杯組合優惠套餐,10杯組合優惠套餐。蜜雪冰城還在抖音等平臺推出團購補貼,新人補貼等,8元霸霸奶茶新人補貼價直接降到0.01元,7元的百香果補貼價0.44元。不僅如此,蜜雪冰城還在抖音直播中售賣星巴克形式的產品次卡,冰鮮檸檬水秒殺價9.9元3次,平均每杯3.3元,比小程序還便宜。
而與越來越低的產品價格相反的是,蜜雪冰城的供應鏈端成本卻在上升。去年9月份蜜雪冰城就因為供應鏈、人工等成本的上升,讓部分產品漲價,比如雪頂咖啡和拿鐵從 6 元漲到 7 元,美式咖啡從 4 元漲到 5 元。如今蜜雪冰城在價格戰之下不得已開始變相“降價”,上漲的供應鏈成本自然也部分轉嫁給了加盟商。
同時,我們不能忽略一個事實,隨著蜜雪冰城國內總門店數突破3萬 ,其規模正接近市場的天花板,品牌內部存量競爭也正變得愈發加劇。而且,蜜雪冰城內部對“距離保護戰略”實施并不嚴格,客流量大的區域幾百米開兩家門店,已成為常見現象。“深圳紅樹灣地鐵站就出現了兩家蜜雪冰城門店,兩邊商業街一邊一家店。”深圳白領王女士透露。
門店密集度增高,利潤自然分薄。就連一個開了4家蜜雪冰城門店的老加盟商都表示,開蜜雪冰城門店賺錢正變得越來越難。“如果一個老店周圍開了一家新店,老店營收額很可能下滑一半,新店也不見得能生存下去。”
很顯然,價格戰是導致蜜雪冰城關店的主因。蜜雪冰城的門店毛利潤(55%左右)本就在書亦燒仙草(80%)、霸王茶姬(65%-70%)等腰部品牌下面,品牌的成功主要靠的是縱深供應鏈優勢 加盟戰略,產品價格本就處于新茶飲“低價無人區”,品牌成本利潤邏輯的經濟賬更是算到極致,加盟商掙得也更多是一份辛苦錢。價格戰的出現,不斷刷新的價格底線,無疑打破了這種均衡。而供應鏈成本上升與內部存量競爭,更是加速了蜜雪冰城的關店危機。
問題是,如果連雪王都無法在價格戰下很好生存,那其他餐飲品牌又該怎么辦呢?
03
危機下的餐飲品牌出路
低價的確解決餐飲客流量問題的捷徑,但伴隨著低價下的長期低利潤,也很容易引發對品牌的反噬。特別是在價格戰下,當品牌被迫卷入價格戰時,即便是對做到了極致供應鏈的雪王而言,也可能是一道“送命題”。
更可怕的是,餐飲價格戰目前還看不到盡頭,完全沒有任何停止的跡象,價格下限也正越打越低。如果說去年餐飲賽道價格戰的核心標簽還是39.9元\19.9元\9.9元的話,那么如今很多品牌已經將產品價格下限刷到了9.9元以下。就連火鍋都已開始推出9.9元鍋底、9.9元素菜等優惠,只為卑微求生。
價格戰下無贏家,“如今的價格戰,已經成為餐飲全行業的危機。”一個資深餐飲專家說道。要么降價要流量,要么堅持價格丟市場,不管品牌愿不愿意,都已被迫卷入這場危機中。而一旦消費者習慣了品牌的低價,形成價格瞄點,品牌產品價格想要再漲回去就會變得非常困難。這不僅是一場雪王需要面臨的劫,也是當下所有餐飲人的劫。
“躺也躺不平,卷也很難卷”,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餐飲品牌們還有出路嗎?
“對于主打體驗與服務、定位中高端的餐飲以及街邊小餐飲門店而言,服務、產品依然是品牌的流量抓手。”西貝前副總裁李志宏說道,餐飲的本質依然是體驗經濟。“品牌就是口碑,口碑就是所有顧客正向體驗記憶的總和=精準場景用戶x體驗的觸點x正向體驗記憶x形成口碑和正點評/負向體驗記憶和傳播。”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增加消費者的正向產品/體驗記憶,讓價格成為消費者次一級考慮要素。
對于喜茶、奈雪、滬上阿姨等價格處于中上游,規模已經沖上去的品牌,復制雪王的低價之路,做深做好供應鏈,從而為產品賦予更深的價格彈性空間,顯然是把握好“價格戰”這把武器的不錯選擇。
而如雪王般本身已屬于非常低價,降價彈性空間小的品牌,應該更多的將目光集中在尋找新增量層面。做副牌、IPO、品牌出海,雪王近年的動作早已為所有餐飲人提供了一個樣板答案。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雪王基于現有供應鏈打造的新副牌,如幸運咖、極拉圖,發展的都很一般。更有媒體爆料,幸運咖在價格戰之下,也陷入了關店危機,8個月時間關了200家店,如今品牌總門店數也不過2769家。蜜雪冰城的IPO之路,更是屢戰屢敗,最近的招股書已經失效,上市之路依然遙遠。
很顯然,以上兩條路都不好走,反而出海成為了當下雪王的救贖。據最新招股書顯示,截至2023年11月底,蜜雪冰城海外門店數量接近4000家。今年上半年,蜜雪冰城更是南下香港,在香港開出了多家門店。
哪怕是以上辦法都無法使用的餐飲人也無需灰心,價格戰不會永遠不停止,即便是暫時出局,只要手上還有資金籌碼,就有東山再起的機會。餐飲是一門持久的剛需生意,找到對的賽道,做好產品,生意總不會太差。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