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僅退款
來源/電商報Pro
作者/揚子
01
優化、取消“僅退款”或成發展趨勢
繼“價格戰”顯示出降溫跡象之后,“僅退款”似乎也要迎來轉變的契機。
近日,中國消費經濟學會副理事長洪濤發表了一篇長文,文中明確指出,完善或直接取消“僅退款”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作為電商平臺為了提高消費者滿意度和解決售后問題的一種嘗試,今年以來,“僅退款”儼然已經成為各大電商平臺的“標配”。
?然而,在實施過程中,“僅退款”策略始終存在著不少爭議和挑戰,如商家權益保護、平臺責任與義務、法律和道德問題等。
因此,實施“僅退款”策略需要平衡各方權益,?確保政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圖源:澎湃新聞
畢竟在電商領域,平臺、商家和消費者之間構成了最基本的關系。若處理不當,則會引發各種問題,甚至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
根據文中所述,目前這種電商生態關系已經經歷了三個階段,分別是“平臺中心論階段”“分布式階段”和“三位一體階段”。
簡而言之,隨著市場形勢的變化和數字經濟的發展,商家、消費者地位日益凸顯,這對平臺的中心地位產生了沖擊。三者的關系也由此演變為地位更加平等、多中心化的“分布式階段”。
到如今,“三位一體”的生態關系正在形成,即平臺、商家、消費者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相互聯系、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圖源:澎湃新聞
洪濤還認為,在高水平市場經濟下,想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就應該形成并完善一套理性的商業規則,并讓平臺、商家、消費者以及第三方服務商之間保持和諧、理性的生態關系。
為此,平臺方應該提供包括交易、物配、結算、仲裁等在內的多種服務,幫助商家能更加省心省力地賣出貨物。商家應該自覺提供優質的商品、服務、體驗。消費者則應該誠信消費。此外,仲裁方等相關的第三方機構也應提供相應的服務和監管,從而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圖源:澎湃新聞
基于以上原則,再加上宏觀政策的引導,目前已有電商平臺宣布要優化“僅退款”策略,計劃提升商家售后自主權。
正因如此,洪濤認為,取消或完善“僅退款”策略,將成為電商行業數字化轉型和完善商業規則的必然趨勢。
02
起底“僅退款”的前世今生
正如這位專家所說,“僅退款”的出發點是好的。
由于信息不對稱,大多數買家在網購中天然就處于弱勢地位。曾幾何時,買家秀和賣家秀之間的差別更是讓無數消費者叫苦不迭。
想要退款退貨,就要費盡心思地出示大堆證明材料。可就算這樣絞盡腦汁,還是很有可能過不了審核,最后只能吃個啞巴虧,把氣往肚子里咽。
哪怕到現在,退款問題仍然是個重災區。據電數寶統計,2024上半年全國網絡消費投訴問題類型TOP10中,退款問題的占比依舊高達28.31%。
圖源: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
不過,時移世易,隨著平臺對搶占用戶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消費者們便成了平臺們爭相討好的香餑餑。
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為了吸引并留住更多的用戶,維護用戶的權益,提升用戶的消費體驗,平臺選擇提供“無理由退款”,甚至是“僅退款”。
2021年,拼多多首次推出“僅退款”。在它的示范下,其他國內主流電商平臺也看到了商機。從去年12月開始紛紛效仿。
圖源:知微數據
作為一種新興的電商售后服務政策,僅退款?允許消費者在特定情況下,可以不用將商品寄回,而是直接申請并獲得退款。
上線以來,僅退款功能確實在保障消費者權益、提升消費體驗方面起到了顯著效果,有效?改善了消費者與電商平臺之間的售后糾紛處理方式。
然而?,隨著“僅退款”的風越吹越大,在保障消費者權益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遇上了一些濫用功能、甚至借此威脅商家的惡意“羊毛黨”。
商家們的噩夢,就此降臨。
近期,與“僅退款”有關的話題頻頻登上熱搜,爭議聲也越來越大。發展到現在,這一策略已經有些偏離初衷,極大地加劇了商家和消費者之間的矛盾。
大量惡意下單“羊毛黨”登上消費舞臺,把原本的“僅退款”變成了“零元購”,造成種種亂象,甚至形成了灰色產業鏈。
除此之外,無理由退換貨、運費險補償等機制,也是滋生惡意“羊毛黨”的重災區。
近日,北京互聯網法院審結了一起網購糾紛案。原告申請4臺手機“七日無理由退貨”卻被電商平臺拒絕,自行將其二手轉賣后,向平臺索賠差價。
被告平臺認為,原告近半年的手機退貨申請多達77個,涉嫌濫用退貨政策,違反誠信原則,不應適用“七日無理由退貨”規則。
最終,法院判定原告頻繁退貨的行為違反了誠實信用原則,損失自負。
其他惡意退貨,導致商品難以再出售的現象也屢見不鮮。
7月16日,據《法治日報》報道,有400多件被穿過的裙子被集體退貨,店家損失近8000元,還導致網店退貨率飆升,店鋪排名后退,關系到流量分發的權重也被降低。
圖源:微博
此類事件并非偶然或小概率事件。之前,“某電商女裝商家吐槽退貨率高達80%”的話題沖上熱搜,不少商家都在評論區叫苦連天。
不少人認為,“僅退款”激發了人性之惡。不僅損害了商家的利益,從某種角度來說,也讓一些遵守規則的正常買家替那些不良分子買了單。
畢竟,在“僅退款”的壓力下,商家要么漲價,要么換到其他銷售渠道,要么降低商品質量。可不管怎樣,最終代價還是要讓消費者承擔。而這無疑是一個惡性循環。
03
“羊毛黨”的好日子要到頭了
上熱搜的不僅是羊毛黨們造成的亂象,也有商家們的“反擊”。
忍無可忍的商家們開始追責,有的采取法律武器,有的直接線下追擊,甚至還組織了互助會,堅決反對惡意“薅羊毛”的行為。
“12雙襪子退款不退貨,商家開車900公里追討”“9.9元短袖僅退款,商家9小時跨越1300公里討說法”……這些令人瞠目結舌的話題背后,是商家們積累已久的怒氣和怨念。
圖源:微博
一些羊毛黨也將受到應有的懲罰,“網購11元衣服僅退款被判賠800元”之類的官司不再新鮮。薅運費險羊毛涉嫌騙保,如果作案頻繁、數額較大,就可能構成犯罪。
目前,淘寶已經開始松綁“僅退款”,優化售后維權流程。它全面上線了一套新版體驗分體系,高體驗分的商家能獲得更多權益保障,如提升店鋪的售后自主處置權、增加申訴專屬性支持等,并于8月9日正式生效。
簡單來說,只要是用心經營、讓消費者體驗良好的商家,即使遇到僅退款申請,也能夠自行和消費者進行協商,而不是被平臺主動介入、支持僅退款。
此外,自9月1日起,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布的《網絡反不正當競爭暫行規定》也將正式開始實施。
新規中提到,平臺經營者不得利用服務協議、交易規則等手段,對經營者在平臺內的交易等,進行不合理限制或者附加不合理條件。
在此背景下,“僅退款”很有可能會被進一步優化甚至取消。畢竟,只有維護好買賣雙方之間的利益平衡,才是電商經營的長久之道。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