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費三巨頭,倒反天罡
出品/新消費101
作者/考拉是只鹿
“你知道現在最火的OOTD是什么嗎?愛馬仕配Labubu,每一只愛馬仕包包都有專屬于它的Labubu。”
“脖子上還得戴個老鋪黃金。”
“那看來還是喝杯蜜雪冰城最容易融入潮流一線了。”
中午12點的辦公室,午休的上海某大廠市場部的女生們唧唧喳喳地聊開了,而今日份的話題是這些天霸榜社交媒體熱搜榜的Labubu,和它領銜的“新消費三巨頭”。
108萬元買一個巨型玩偶,當這種倒反天罡的事情發生在Labubu身上,似乎在荒誕中又透著一絲合理性。截至2025年6月20日,泡泡瑪特的股價收在239.6元港幣,今年以來的漲幅為170%,而這還是在它去年已經漲了342%的基礎上。
而身為新消費三巨頭的另一位成員,老鋪黃金今年以來的漲幅同樣達到了令人咋舌的267%。
加上今年剛在港股上市、大漲超150%的蜜雪冰城,三者合計成為2025年的新消費三巨頭。
它們像三棱鏡的三個切面,共同折射出這個時代最真實的消費光譜:情緒價值成為硬通貨;圈層認同化作新圖騰;而極致性價比則是最樸素的生存智慧。
01
貴的上天,便宜的入地
說起來,新消費三巨頭的價格走的是兩個極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Labubu和老鋪黃金,價格是一個比一個貴。前者早就脫離了玩偶的范疇,二級市場的限量版Labubu價格炒到了一級首發的幾十甚至上百倍,“端盒搶購”的稀缺機制,將Labubu 塑造成比包更貴的包飾;后者則是脫離了黃金的范疇,人家黃金都是按克重賣,它是每個物價只開一口價。就算金價跌了,老鋪黃金照樣每年雷打不動漲價2-3次。再加上手工打造、限量發售的標簽,如今的老鋪黃金,店效超過愛馬仕,保值賽過梵克雅寶。
為什么能賣得足夠貴?數量起到了極為重要的因素。
因為足夠稀缺,Labubu和老鋪黃金都與奢侈品沾上了關系,也締造了在投資與投機之間反復博弈、火爆無比的二級市場。
而三巨頭的另一端,當喜茶、奈雪忙著升級門店時,蜜雪冰城用4元檸檬水在下沉市場撕開缺口,將低價茶飲鐫刻成年輕人的"反消費主義圖騰"。從冰淇淋到檸檬水再到奶茶,蜜雪冰城的菜單上單價普遍在10元以下,這種極致性價比讓它成為學生黨、打工人的首選。
Labubu和老鋪黃金憑借的是足夠少的數量,而蜜雪冰城憑借的是足夠多的門店和受眾群;而蜜雪冰城之所以能躋身新消費三巨頭,靠的同樣是“數量”二字。
目前,蜜雪冰城全球門店超4.6萬家,是茶飲行業門店最多的品牌。規模越大,議價能力越強。
供應鏈是蜜雪集團的重頭戲。
雪王賺錢靠的不是賣奶茶,而是賣奶茶原料給所有加盟商。
通過自研自產的體系,該公司提供包括糖、奶、茶、咖、果、糧、料在內的全品類一站式的飲品食材解決方案。得益于對整個上游的自主權,蜜雪冰城能夠最大程度的壓降成本,這也就是極致性價比的奧秘所在。消費者喝得開心,品牌也賺得開心。
三巨頭的成功本質上是精準捕捉了年輕人的矛盾心理——既渴望Labubu代表的圈層認同,又推崇蜜雪冰城式的實用主義;既向往老鋪黃金的奢侈品格調,又難以拒絕性價比誘惑。
這種"既要又要"的消費模式正在催生商業奇觀:年輕人一邊在閑魚轉賣Labubu回血,一邊熬夜搶新品;蜜雪冰城消費者自發組織"抵制漲價1元"運動,一邊又在辦公室奶茶社交中害怕因為請客雪王而抬不起頭。
而當同時擁有新消費三巨頭時,人們的面子和里子仿佛才得到了真正的交融與圓滿。
02
越無用,越無止境
有這樣一種說法:越有用的東西買得越有限;而越無用的東西買得越無限。
例如,手機、筆記本電腦、平板這些,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往往是一部就夠用了。但說到盲盒、玩偶、配飾這一類的物件,就仿佛是女生衣櫥里的鞋子——永遠少那么一雙。至于奶茶,就更別說了,一天一杯,購買頻率高高在上,三餐之外總是能再加上那么一杯。
新消費三巨頭雖然看似無用,情緒價值卻是狠狠拉滿。
在物質豐裕的時代,消費者更愿意為精神層面上的情緒價值買單。誰能提供更強的社交屬性和情感共鳴,誰就能贏得市場。
盲盒的情緒魔力,在于它將購物行為升華為一場微型戲劇。拆封瞬間的期待、失落或狂喜,構成了一種現代人稀缺的"純粹體驗"。Labubu深諳此道,它用隱藏款制造稀缺,用常規款維系希望,讓每個消費者都成為概率游戲中的主角。
它成為年輕人社交圖譜中的通行證,是圈層認同的暗號,更是數字時代的新型圖騰。那些擺在工位或書架上的小精靈,無聲地訴說著主人的審美趣味與社群歸屬。
老鋪黃金的情緒價值藏在奢侈品屬性的細節之中。
老鋪黃金宣傳的品牌核心價值——中國宮廷古法制金技藝中,摟胎、錘揲、鏨刻——這些個手藝辭藻,別說是什么意思聽不懂,就連拼音都未必讀的來,但這反倒增添了品牌的高級感。
Vip室里頭擺著的,都是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富貴物件。銷售用金壺沏一杯當季茗茶,和尊貴的顧客聊著敦煌歷史,滿滿的中式老錢風撲面而來,仿佛在告訴顧客:戴老鋪黃金的,才是真·豪門。
在蜜雪冰城這邊,雖然價格和前兩者是天壤之別,但也絲毫不妨礙它的情緒價值。
除了讓人難以拒絕的足夠便宜之外,蜜雪冰城倒反天罡的“做飯邪修”功能也被網友開發了出來。
前不久,小紅書上“用蜜雪冰城做菜”的話題熱度井噴式爆發,各色“雪門菜品”帶著一股子歪門邪道出圈,包括檸檬冷泡蝦(加入蜜雪冰城的香檸百香果)、蜜雪冰城魔芋爽涼面(加入蜜雪冰城檸檬水)、橙香排骨(加入蜜雪冰城的棒打鮮橙)等等。
讓人不禁感嘆:哪個天才第一個發現蜜雪冰城能做菜的?
從網友們的測評結果來看,用蜜雪冰城來做菜,并不是一味的惡搞和黑暗料理,而是的確“挺好吃”。的確,通常果茶都是拿處理過后的鮮果加上糖制作而成,做成酸甜口味的肉菜,不僅口味恰到好處,而且還不用放額外的調料,簡直是給又想自己做飯又怕麻煩的年輕人指了一條明路。
低成本的好玩有趣,加上成品帶來的滿足感,在一片“我支持雪王進廚房”的呼喊聲中,你還能說這杯奶茶是無用的嗎?
03
巨頭之下,隱憂暗生
當菜市場門口的大媽們都開始討論Labubu時,三巨頭的風險也在隱秘的角落里悄然增生。
第一個挑戰是行業的門檻。
奶茶、玩偶,都不是什么門檻高的行業,就算是黃金,技藝上的護城河似乎也經不起推敲。
去年,老鋪黃金有40%的產品直接給了外包,古法手作工藝難以得到有效認證,也缺乏堅實的技術壁壘。同時,品牌全年研發費用僅有1916萬元,但銷售費用卻高達12.37億元。
也就是說,品牌花了整整64倍研發費用的錢去做營銷。
目前,越來越多的品牌已經推出了“老鋪黃金平替”。對于未來,只有做到“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老鋪黃金才能牢牢守住品牌的核心價值。
第二個挑戰是消費者的忠實度。
“Fugglers有望接替Labubu成為最潮玩具!” 隨著Labubu競爭對手的出現,“反常規審美”被推向巔峰,整個潮流走向也愈發魔幻。
Labubu的創作靈感來自繪本里的北歐精靈,而Fugglers的靈感則更“離譜”,源自一副假牙。浮腫的眼睛、稀疏的牙齒、傻乎乎的微笑……在Fugglers的顏值面前,不少網友紛紛承認Labubu堪稱 “天仙”。
當審丑變成一種從眾行為,品牌一股腦兒地開始做“丑娃娃”,那原先以獨特性著稱的丑萌也會很快淪為蕓蕓眾生。
而就在前幾天,Wakuku作為樂華娛樂自家的“Labubu”,帶動其股價在二級市場飆漲。
從Labubu到Wakuku,就連名字也是近似的ABB模式。
這種“ABB名字”速食消費爆發式增長的行為背后,暴露出新消費品牌的核心困境:當情感聯結建立在脆弱的性價比或短暫的文化熱度上,品牌忠誠度可能比想象中更易消散。這些品牌估值中“Z世代溢價”占比過高,但年輕人可能是最善變的客群。
如何完成從"網紅"到"長紅"的關鍵一躍,或許需要比制造爆款更深的商業智慧——畢竟年輕人的熱愛,從來都是一場流動的盛宴。
第三個挑戰是奢侈品屬性是否會被證偽。
6月18日,今年618大戰的收官日,泡泡瑪特開啟大規模補貨,Labubu首次開啟線上預售。
隨著補貨到貨通知的不斷彈出,Labubu在二手市場的價格也在不斷滑坡。根據某潮玩二手交易軟件的數據,Labubu3.0系列盲盒價格普遍下跌50%。
除卻真正折服于Labubu魅力的人外,購買Labubu的人中,看中其升值屬性的占據了絕大多數。
這里面的升值并不單單是指通過二級市場不斷攀升的價格來獲利,更重要的是在“買漲不買跌”的心理趨勢下,維持“帶Labubu出街更有面兒”的品牌調性。
“買不到的才是最頂級的。”一旦這樣的邏輯鏈條被打破,泡泡瑪特要如何維持Labubu的頂流人設?第二個Labubu需要多久才能出現,對泡泡瑪特和Labubu的保值而言,都至關重要。但即便有第二個Labubu出現,只要未來的生產模式是不限量的產出,那么天價神話依然無法維系。
同樣的難題也拋給了老鋪黃金。
即便自身定位是奢侈品,但消費者對其的認知仍然是“黃金中的奢侈品”,老鋪黃金無法和“黃金”二字割裂而存在。當金價大幅下跌時,消費者還會愿意為其買單嗎?;老鋪黃金要如何讓消費者堅信自己的保值功能?這恐怕又是一場硬仗。
寫在最后
未來的商業競爭,不再是單純的價格戰或流量戰,而是“情緒經濟學”與“普惠哲學”的平衡。誰能同時滿足消費者的“情感需求”和“錢包需求”,誰就能成為下一個時代的贏家。
每一代消費者都有自己的選擇,而商業的本質,是讀懂人心。
這或許就是最神奇的時代——一個允許我們同時擁有精神貴族姿態與平民胃口的時代;一個既能為文化信仰一擲千金,也懂得珍惜三塊錢快樂的矛盾共同體。
消費主義不再是要么拜物、要么反物的二元對立,而是讓每個消費者都能在Labubu的盲盒里尋找童心;在老鋪黃金的紋路里觸摸文明;在蜜雪冰城的甜筒中,嘗到新消費的斗轉星移。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