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中華廣場總經理鄺俊崧:剛柔并濟是正道
圖為中華廣場總經理鄺俊崧
早就聽聞中華廣場和天河城廣場、正佳廣場堪稱“三駕馬車”,并駕齊驅于廣州購物中心業界。作為中華廣場的掌舵人又該是怎樣的氣魄與風范?帶著好奇與期待,筆者走進了中華廣場總經理鄺俊崧的辦公室。
及至見到鄺俊崧,頗感意外,竟是難得一見的儒雅的零售商企老總。
抗壓能力考驗管理者素質
“14年前這里拆遷,然后變成了平地,再打地基,一點點地起來。我當時只是負責開發,后來又被調到其他部門,三年前開始擔任中華廣場副總。05年10月被集團公司正式委任為中華廣場總經理。我是親眼看著中華廣場出生、成長、壯大的。”
和他的許多同齡人一樣,鄺俊崧有一份打著特定年代烙印的簡歷:父母是“老三屆”,被派往蘭州支邊。在北京出生,在蘭州渡過少年時期,18歲考上中山大學來到廣州。從西北到南方,幾乎橫跨了大半個中國,來到廣州,讀書、工作,扎根于此;巧的是,父親原籍廣東,帶母親一起回來了。
1991年鄺俊崧大學畢業,分配到某研究院做環保項目技術研究,兩年后,慢慢覺得厭煩了日復一日的悠閑、無聊生活,隨即離職。因緣際會遇上了同樣年輕的昌盛集團創始人鄒錫昌,開始進入嶄新的房地產開發業。
在昌盛集團旗下效力,93年至今,前期做房產相關,后期轉攻零售商業,兩者有何區別?鄺俊崧坦誠:“很不一樣!你現在覺得這個商場的外觀很漂亮,品牌很多,人氣很旺,但我們是等了很久才迎來真正旺場的,零售業經營的過程積累極具挑戰性,熬不過去,許多企業第二三年就垮了。做房地產只是前期辛苦,一開盤如遇上市場狀況好,馬上就會全面爆發,大家看到了喜悅和豐收。打個比方,在房產業,前面都是0,突然之間變成了100;做零售商業則不同,它有曲線規律,只能看著曲線以‘1、2、1、2.5、2.8、3……’這樣的速度緩慢上升。”
“首先是抗壓,我經常跟我的團隊反復強調一定要按照我制定的策略去做事,上面的壓力我來頂。人心穩定了,策略執行才會通暢。但是最主要的還是心境上的調整,做副總的時候是執行者,可以親自跟客戶談租約;做老總的時候,我就不能去具體實施了。我要做決策,要調整樓層運營,要計算成本和收益的比重,要預測能對商戶產生什么影響。”談到三年老總經歷,鄺俊崧感慨萬千。
累是肯定的,壓力時常有。“我是老總,同時也是消防安全責任人,諾大的商場,免不了會出現一點小安防問題,哪怕是保險絲燒掉這樣的小故障,半夜三更了都要趕來看。逢年過節的第一要務就是保證消防安全,我非常謹慎、小心。以前做副總的時候只管經營,還以為前任老總在消防問題上的態度是小題大做,現在自己當了總經理,終于理解這份認真的緣由。立場角度改變了,心境態度也提升不少。”
散戶業主,這是個問題
“經過多年運營后,這一帶,名牌專賣店形成兩個潮流時尚發布基地。一個是‘流行前線’,一個是中華廣場。前者是一個真正的賣場,經營者都是些小商戶,商品非常新潮,價格中等,吸引年輕的顧客;后者經營成熟品牌、中高消費,共同推動廣州時尚向前發展。”
2006年,國際知名品牌LEVI‘S在中華廣場舉辦攀巖活動,展示高達8米的“亞洲首褲”
2000年開始營業的中華廣場是由廣州興盛房地產發展有限公司開發,由其控股方香港昌盛集團有限公司全額投資建成。地擁三萬五千平方米,建筑面積達十七萬平方米,是集購物、飲食、娛樂于一體的大型綜合購物廣場。
廣場周邊的省市機關單位眾多,廣州本地人特別青睞來此逛街購物。不算節假日,一般每日可達20萬左右人次的客流量,節假日則有30萬左右人次,06年的銷售額約有二三十億元,07年的銷售增幅在5%~8%。
中華廣場樓層功能明晰,商品結構齊全,品牌云集:1樓因分散的小業主問題而頗有障礙,諸多知名品牌專賣店移至地下一層即“富一層”,2、3樓是吉之島百貨,4樓是全廣州面積最大、品牌最全的手機數碼城,5樓是家居城(正在醞釀調整),6樓是自營“中華百貨”,7樓是美食城,8樓是電影城和大型健身俱樂部。
鄺俊崧重點介紹了位于六樓的中華百貨。中華百貨主營皮鞋和皮具、男裝、女裝。營業面積約8800平米,走“名牌男士百貨”的專業化路線。男士服飾、皮鞋皮件就占了總面積的60%,和吉之島以及其他專賣店進行錯位經營,共享有效客流。“我準備把辦公區的兩千多平米面積拓展為百貨區,五樓的家居城08年出租到期,可能有局部調整。總之,中華百貨將遵循零售業的發展規律,朝專業化方向發展。”
中華廣場的運營里程一波三折。作為重要參與者之一,鄺俊崧的苦水不少:“第一個階段是從2000年開業到2002年,當時是一個低谷,剛成立的商場沒有人氣,再加上當時廣州購物中心市場普遍不景氣,商戶進出很頻繁。即便招商到位,許多人一旦覺得營業狀況不容樂觀便馬上撤退。大家對購物中心的管理模式還處在朦朧狀態,商家也對我們沒信心,自己做事沒底氣……但總算挺住了。現在看起來,中華廣場的主力店之一吉之島百貨當時的支持便顯得尤為可貴,同時也能看出這家日資企業的長遠商業眼光。”
他表示,中華廣場經歷過兩個發展階段。
到了03年,情況明顯好轉。招商工作越來越順,商戶管理也趨向穩定,人流量在通過許多宣傳推廣活動后得以上升,生意好起來了。03~05年是商場營業額高速遞增的年份,前幾年的經營基礎也開始釋放能量。
05年底,中華廣場進行了調整,產權售出的那些商鋪5年返租期滿,在續約問題上遇到了難題,通過協調也才完成了30~40%的續簽合同。因涉及諸多因素,耽于物業,06年上半年,一樓消失了一批好品牌,造成了不少困難。就是這樣,也已經讓業界為之側目不已了,許多人感嘆,這怎么可能做得好呢。鄺俊崧氣定神閑,“亡羊補牢”進行補救措施,一邊聯系品牌商,一邊聯系小業主們。通過各種方式,彌補當初在產權租賣上犯下的失誤,但相關問題仍糾結不清、令人頭疼不已。
十年前設計建造的中華廣場,開始不斷面臨升級問題,包括整體設計、門面裝修、廣場架構等相關工程。近幾年的調整主要體現在功能布局、硬件翻新和設備維修、更換上。
鄺俊崧從容不迫:“我們不是在原地踏步!”他指著外圍,那里有兩幢寫字樓拔地而起:“07年11月1號中華廣場寫字樓就已經交付使用了,除了賣掉產權的兩三萬平米物業,其他都是自營項目。幾家大公司紛紛入駐,08年隨著入住率的提高,預計將有兩萬名白領在里面上班,這對商場是非常好的消息。固定人流的增長,我們也會對某些商品品類作適當調整。這是良好的自身循環造血模式。”
流程通暢就是好管理
業界認為,廣州的購物中心數得著的有三家:天河城廣場、中華廣場和正佳百貨。三者的規模和業績相差不遠。鄺俊崧認為三家公司里面,中華廣場的唯一優勢是人,即高素質團隊的執行力和反應力。
“A廣場因為體制原因,機構龐大,管理層級過多,決策速度難免放緩;B廣場碰到了我們曾經面對的問題——營業面積大,許多管理人員沒有經營購物中心的經驗,就把樓層經營權作為還款交換給建筑商和裝修商,不能很好地作出布局規劃,延緩了發展步伐。我們的決策速度很快,比方說,某商戶要裝修或者更換品牌,需要填寫申請表,照程序得到審核后才能實施,通常這個程序包括客戶服務部、工程部、審計部等環節,最后再批出來,我們會在兩天內完成整個批復流程,而其他商場則需要一周以上的時間。”
這樣的流暢流程也得益于中華廣場的一貫例會精神,總是強調突發事件的處理和對商戶的服務意識,優化管理流程。從上至下,警鐘長鳴,成為習慣。比方有商戶租約即將到期,兩個月前有關人員就能判斷出后續情況。在平時管理上注重溝通,如經營狀況好壞、是否續租、租金水平等問題,都有專人關注監督。
鄺俊崧與下屬關系融洽,按他自己的話說:彼此不僅僅只是上下級,還是一起奮戰多年的兄弟戰友。管理團隊穩定,年齡層次也合理。他重視后備人才的培養,“07年7月從中山大學招了6個應屆畢業生,作為管理人才儲備,先分到百貨公司各部門進行基層鍛煉。”
“這么大的購物廣場,管理人員總共也只有三百人,每個人承擔的任務都不輕。大家都有壓力。該怎么管?以我自己舉例吧,我在這里做副總之前,還有其他人選,老板是希望我來接手管理的,但是我年輕,經驗也不夠。后來是我主動請纓,他也給了我這個機會。”鄺俊崧微笑,“這些年下來,我覺得我做的還行。”
繁重的工作以外,鄺俊崧在業余時間里選擇了不少減壓活動,最特別的就是踢足球。由中華廣場中高層管理人員組成的足球隊在幾乎每個周一,只要在廣州,風雨無阻,開展球隊活動,鄺俊崧是球隊隊長。隊員不分職位高低,在球場團結一心,為勝利拼搏,這也正是中華廣場管理團隊之所以齊心、強大的寫照之一。
在14年職場生涯里,鄺俊崧也遇到過三次低谷。第一次是公司面臨發展瓶頸,第二次是98年公司遇到資金緊缺,第三次是因為個人職業倦怠期。每次他都咬牙挺了過去。
“心境真的很關鍵。現在的我已經看透很多東西,不再像剛畢業那會兒為一丁點成績沾沾自喜,也不會因為一時挫折而一蹶不振。很多人的心會隨著年齡增長變柔軟,高管尤其要注重,四十剛,五十柔。剛柔并濟,才是正道。做人做事都是如此!”
特別鏈接:
香港昌盛集團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地產發展,兼營工業等業務,近年涉及到金融及高新科技產業,資產凈值已達三十億元人民幣。集團由六個部門及十五家子公司組成。分別設立在香港、北京、廣州、深圳、梅州等地。
摘要:
由中華廣場中高管組成的足球隊隊員不分職位高低,在球場團結一心,為勝利拼搏,這也正是管理團隊之所以齊心、強大的寫照之一。
比方有商戶租約即將到期,兩個月前有關人員就能判斷出后續情況。在平時管理上注重溝通,如經營狀況好壞、是否續租、租金水平等問題,都有專人關注、監督。
因涉及諸多因素,耽于物業,06年上半年,一樓消失了一批好品牌,造成了不少困難。
(聯商網《店長》采訪/林國童 文/林國童 何朕喬 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