湊湊前CEO張振緯攜新品牌再闖火鍋賽道
因離任湊湊餐飲CEO曾獲得關注的張振緯似乎并沒有放棄對于火鍋品類的熱情。
近日,北京商報記者獨家獲悉,湊湊餐飲前CEO張振緯新的餐飲創業項目逐漸面向大眾,新的品牌名為“謝謝鍋”,其涉及的品類依舊是火鍋。根據張振緯向北京商報記者介紹,該品牌走年輕化路線,主打火鍋+酒的模式。
從其定位和模式中不禁讓人想起了曾經他培育的湊湊火鍋,而如今“餐+酒”的微醺模式也悄然興起,張振緯及其團隊的再次入局能否讓冰火兩重天的火鍋賽道的局勢再一次緊張起來呢?
新項目浮出水面
湊湊前CEO張振緯在離職后便有了關于其新創業項目已獲得國際頂級資本1.5億元天使投資的消息,而如今這個新項目已經初見雛形。
近日,北京商報記者發現,在廣州、深圳、上海多地都有多家名為“謝謝鍋”的火鍋店即將營業。隨后,北京商報記者從天眼查App上查詢“謝謝鍋”,頁面上出現的關聯公司便是上海謝謝鍋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其注冊資本1500萬美元,而法定代表人則是張振緯。
這個名為“謝謝鍋”的火鍋品牌是否就是此前張振緯在公開采訪時提到的餐飲創業項目呢?隨后,北京商報記者聯系到張振緯求證,對方便確認謝謝鍋正是自己創立的新火鍋品牌,即將在11月26日正式對外營業。
從大眾點評上傳的圖片可以看到,整體設計風格很新潮,產品上除了常規的火鍋單品外,還增加了飲品場景,包括多種現調酒飲、奶茶等。根據謝謝鍋門店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廣州和深圳地區的門店正在試營業當中。對于謝謝鍋的定位,張振緯則表示將走“火鍋+酒”的年輕化路線,對于具體規劃并未透露。
據了解,此前張振緯在離任湊湊餐飲CEO接受媒體采訪時就表示,將繼續深耕餐飲領域,選擇再次創業。從目前來看,張振緯依舊選擇了“老本行”。
再押寶“餐+酒”
從謝謝鍋的模式和定位來看,張振緯繼續選擇了比較熟悉的“餐+酒”打法,而這種方式的可行性的確已經在其本人培育的湊湊火鍋身上得到驗證。根據呷哺呷哺集團披露湊湊過去五年來的增長數據來看,過去五年來,湊湊營收年復合增長率達280%。今年上半年,湊湊營收已超11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將近一倍,占呷哺呷哺集團總收入近40%。
與此同時,如今在“餐+酒”的模式上,不少餐飲品牌正在以此模式尋找新的增長點。今年8月,云海肴開設了全國首家云海肴·洱汀小酒館,木屋燒烤也開設了華北首家精釀店。
更早之前布局酒場景的眉州東坡和和府撈面如今也加速了眉州東坡小酒館和和府小酒小面這類模式門店的擴張。可以說,餐飲人們紛紛看重“酒”這塊奶酪。
北京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賴陽指出,張振緯離開湊湊只是因為與經營團隊的戰略方向不一致,而非經營品牌失敗。湊湊在前期運營中得到了許多消費者認同,張振緯在探索特色火鍋方面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因此復制自己認為相對成功的路線也是順理成章。
實際上,重新創建品牌對于團隊組建、執行能力以及融資能力都是考驗,品牌的擴張、團隊經驗的積累還有人員培訓等環節也都需要一定周期。
消費認同感是關鍵
餐飲品牌增加酒場景,無疑瞄準的主力軍是年輕消費群體,從而提升和滿足消費體驗,借此增加坪效。不過,在加入酒元素之前,餐廳定位、產品結構、消費群體與酒元素的匹配度是關鍵,真正“拿捏”這門“酒桌”生意并不容易。
餐飲行業連鎖顧問王冬明表示,火鍋配酒的模式的確符合當下年輕人的社交剛需,但此模式運作的過程中,仍需注意品牌產品結構與消費者綜合感受等問題。
從場景上來看,商務宴與燒烤都采取的是“餐+酒”的模式,但商務宴的客戶群不夠年輕,而燒烤賽道品牌在經營“餐+酒”時早已輕車熟路,火鍋品類在此時入場,其實有一定的難度。消費者已經習慣燒烤配酒的形式,火鍋配酒雖然在理論上成立,但真正經營起來卻并非易事,如何打造出讓消費者認同的火鍋配酒模式,則是品牌需要做的。
和君咨詢合伙人、連鎖經營負責人文志宏指出,火鍋賽道規模體量較大,但競爭同樣激烈,想要立于不敗之地的關鍵就是創新。對于火鍋品類來說,產品、火鍋的形態模式、就餐方式等需要進行創新。
此外,清晰的品牌定位同樣重要,謝謝鍋的定位是年輕化,張振緯已經擁有經營火鍋品牌的經驗,若圍繞定位來考慮產品設計、組合、創新等方面,勝算將會更大。火鍋品牌競爭相當激烈,品牌在一線城市開設新店的門檻較高,需要投入一定的資金,是新品牌即將面臨的挑戰。不過對于謝謝鍋而言,投資門檻目前來說不會成過大問題。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