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門店數超星巴克,資本會接受它重新上市嗎?
出品/聯商專欄
撰文/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老刀
瑞幸的商業模式是獨特的,它遵循了創新公式:傳統產業+互聯網=新產業。利用互聯網賣咖啡,證明這個模式可以跑通。這也是瑞幸可以實現從創業到上市僅用兩年時間的奇跡。
郭謹一接任瑞幸董事長兼CEO之后,以更加穩健的思路經營,同樣兩年時間,瑞幸實現各方面業績數據向好,只可惜始創者陸正耀,自己辛辛苦苦栽下的樹,卻已經彼此無緣,品嘗不到勝利的果實。
1、瑞幸門店超7000家,首次實現季度盈利
5月24日,瑞幸咖啡發布未經審計的2022年第一季度財報,數據顯示,第一季度總凈收入24.04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9.5%。美國會計準則(GAAP)下營業利潤1610萬元,2021年同期營業虧損為3.64億元。
這是瑞幸首次實現季度盈利。
6月6日,瑞幸再次宣布好消息,全國門店數突破7000家。2022年一季度瑞幸新開門店556家,其中半數為聯營門店。一季度自營門店收入17.147億元,同比增長66.2%;聯營門店收入5.493億元,同比增長239.3%。
門店增長帶來客流增量。瑞幸2022年一季度月活客戶達1600萬,較去年同期870萬增長83%,帶動其自營門店同店銷售額增長41.6%。與此同時,瑞幸客單價也在提升,在過去兩年幾乎提升了一倍。由2019年四季度9.97元提升至當下15.24元。
3月24日,瑞幸咖啡公布了2021年財報。數據顯示,瑞幸2021年凈收入79.65億元,同比增長97.5%。其中,自營門店門店層面利潤在2021年首次實現年度轉正,達到12.528億元,而2020年同期則為虧損4.347億元。
瑞幸似乎一切向好。關于門店數量,瑞幸目前7000家,而星巴克在中國市場為5654家,于是很多新聞稿便出現了“瑞幸門店數量超過星巴克”的表達。兩者其實毫無可比性,星巴克的門店主要提供堂食,也就是打造其所謂的“第三空間”概念,而瑞幸的門店更多是提供外賣,所以在門店的功能以及經營面積上,瑞幸與星巴克不可同日而語。
另外,在營收規模上,瑞幸與星巴克更不是一個量級。
5月6日消息,星巴克發布2022財年第二季度(截至2022年4月3日為期13周)財報。財報顯示,其第二季度綜合凈收入為76億美元,同比增長15%,達歷史新高。
星巴克美國市場第二財季收入為50.6億美元,同比增長18%;中國市場收入7.4億美元,同比下降14%。按照1美元6.7人民幣,星巴克上一季度在中國的營收約44.89億人民幣,約為瑞幸的兩倍。
當下的瑞幸雖然穩步向好,但依然需要保持謙遜和低調,在咖啡賽道與頭部品牌的差距依然巨大,而尤其需要保持警惕,切忌浮夸、好大喜功。兩年前的教訓不正是因為一味追求數據神話而導致的嗎?
2、郭謹一做對了什么?
瑞幸的業績讓郭謹一得到了認可。
郭謹一曾是陸正耀的“小弟”,2016年加入陸正耀旗下的神州租車。不可否認,進入瑞幸也是陸正耀給予的機會。在2020年瑞幸被爆出財務造假事件之后,錢治亞和劉劍先后被免去瑞幸CEO和COO職位,郭謹一由此接任CEO。但造假事件的發展,最終證據指向了背后的老板陸正耀,陸不得已從瑞幸出局。
在此形勢之下,郭謹一選擇了與陸正耀團隊決裂,以維護公司利益。乃至于雙方徹底撕破臉,陸正耀多次在公開場合說郭謹一是“小人、叛徒”。甚至發生了2021年1月6日,陸正耀聯合多名高管簽署聯名信,集體要求罷免郭謹一。
郭謹一的做法是否正確?筆者認為,郭謹一與陸正耀為代表的原瑞幸團隊決裂毫無過錯。在陸正耀治下,瑞幸財務數據巨額造假,遭到退市,整個公司信譽、口碑一落千丈,甚至面臨資本市場的索賠而帶來的破產風險,而且瑞幸事件直接破壞了整個中概股在美國資本市場的聲譽,如此丑聞,陸正耀團隊需要買單。
相反,郭謹一在瑞幸最危機的形勢之下扶大廈于將傾,與瑞幸是有功之臣。
2022年1月27日,大鉦資本聯合IDG、Ares SSG收購原造假管理層被清算股權,交易完成后,大鉦資本成為瑞幸咖啡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持有公司超過50%的投票權。
據中國企業家雜志的的報道,“從郭謹一管理態度來看,當時整個公司的戰略方向就是穩定過渡,然后把經營數據做起來,最終給投資人一個交代。”
郭謹一利用兩年時間,讓瑞幸重歸正途,而且業績向好,在他的努力之下,至少做對了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提升經營效率,取消激進的擴張,取消燒錢補貼占領市場份額。
對瑞幸來說,2020年之后瑞幸已經具備了廣泛的市場知名度,所以在那個時候迅速取消以賠錢賺吆喝的策略,是十分正確的。
據報道,郭謹一上任后,公司沒有再開展任何新業務,開店和擴張速度也變得穩健。一位于2019年7月加盟瑞幸的廣西桂林加盟商表示,在造假前,他旗下門店并不怎么盈利,出事后瑞幸取消買一贈一、大額優惠券后,他旗下7家門店都開始盈利了。
第二,迅速而且有質量地開店,擴大規模。
從瑞幸最新的財報可以看出,這一季度,瑞幸開了556家店,平均一天開6家店,而且半數為“聯營門店”,也就是所謂的加盟模式,而且聯營門店的收入增長比高達239.3%。可見,在取消飲鴆止渴的市場補貼打法之后,聯營門店正在發揮巨大的市場能效,搶占市場份額。
第三,注重產品創新,面對年輕消費人群始終保持“新鮮感”。
據大鉦資本方面透露,現在郭謹一每周都要參加一次產品研發和營銷會議,他們內部稱之為策創會(策劃創意會)。在這個會上,郭謹一和團隊經常會因為對產品、營銷、定價有不同的意見,而吵得不可開交。“如果換作陸正耀,他說應該怎么做,估計沒人敢提意見。”
3、咖啡也學奶茶“混搭”
新式茶飲帶來的啟示是,這屆年輕人喜歡“混搭”的新奇特風格。比如說,水果+茶帶來了水果茶,奶昔+堅果+茶帶來了奶茶。
那么,咖啡就是越純越好嗎?似乎并不見得。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很多新式咖啡品牌都在悄悄地“去苦”化,也就是,咖啡不是越純越好,而是往咖啡里添加其他各種飲品,由此在咖啡這個賽道,正在源源不斷地誕生出各種各樣的新型復合型咖啡飲品。
一季度瑞幸實現盈利,給瑞幸盈利立了頭功的,不是大師精品咖啡,而是披著咖啡外衣的新品種——“椰咖”。
4月6日,瑞幸微博官宣,爆款生椰拿鐵在誕生一周年之際已實現了1億杯銷量。“生椰漿+咖啡”的組合,也成了2021年中國新茶飲現象級產品。有瑞幸用戶戲稱,瑞幸的債,就是他們用一杯一杯生椰拿鐵喝回來的。
瑞幸咖啡產品線負責人周偉民透露,團隊復盤時總結到“生椰拿鐵踩中了奶茶用戶逐漸向奶咖用戶轉變的大趨勢。”
瑞幸今年4月繼續推出了新的椰云拿鐵,上市一周總銷量495萬杯,日均銷量超過了星巴克中國所有品類日均銷售總量(128.4萬杯)的一半。
甚至包括星巴克中國在內的國內大多咖啡店,也開始嘗試咖啡產品的多元化創新,與各式果味糖漿以及千奇百怪的原料進行搭配。
在《2022年需要注意的三種飲料趨勢》中,分析師指出,今年,全球消費者具有廣泛的對“特殊的味覺體驗”的需求。在2022年,咖啡制造商需要嘗試一些創造性的改變,以吸引傳統和新興的咖啡消費者。
對于廣泛的年輕消費人群來說,在林林種種的飲品上,他們喜歡的基礎味覺體驗應該說“甜”+“奶”,在這兩大基本味型之上進行各種各樣的創新。另外,針對年輕人怕胖,追求健康的消費心理,還出現了“零糖零卡零脂”的賣點,并由此成就了元氣森林的崛起。
如果同樣推而廣之,咖啡賽道會不會同樣也會出現“零糖零脂”的咖啡,甚至會不會誕生氣泡咖啡等等?中而言之,年輕人的味覺體驗當中,一切皆有可能。
4、重新上市,資本市場會接受嗎?
瑞幸如今表現優秀,而且與造假團隊已經完全切割,會不會二次上市?這可能是公眾包括當下的瑞幸團隊、資本方最關心的問題。
但是,造假丑聞剛剛過去兩年,關于“上市”的話題,瑞幸團隊應該更加謹慎表態,無論如何,瑞幸依然需要更長的時間,更好的表現經得起檢驗。
對于二次上市,一位大鉦資本內部人士透露,“郭謹一現在老說,我們要打造商業史的傳奇,盡管這傳奇還沒有發生。”但顯然,在資本和瑞幸管理層心中,他們相信奇跡會發生。
曾經造假的丑聞無論對美股投資者還是監管方,要說服他們都很難。另外,分析人士認為,鑒于中美關系不佳,中概股在美國的表現普遍呈跌跌不休的態勢,瑞幸想要重返納斯達克幾乎不太可能。
如果重回美股不可能,瑞幸會不會選擇港股?一切還需要時間的檢驗。最重要的是,對于當下的瑞幸,依然要穩健,要能夠保持持續向上的態勢,是否二次上市,應該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遠期目標。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