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業態迎“復工潮” 虹吸效應拉動北京商場復蘇
北京消費季系列活動刺激下,商業場所更多娛樂和體驗項目逐漸開放,兒童教育業態也初顯活力。
8月18日,北京商報記者走訪多家商場發現,連鎖早教機構已經在為復課做準備,部分門店率先開始拉新、開通小班課、體驗課等。
兒童業態雖然還未全面復工,但商家、消費者的期望卻很高。有分析指出,家庭消費者已成為大部分商場提高消費的主要力量,兒童業態扮演著提升購物中心體驗的關鍵角色,能夠帶動實體商業客流和粘性增長。
劉卓瀾/攝
謹慎復工
停擺了大半年的兒童早教終于開始有所動作。北京商報記者在北京富力廣場看到,紐約國際兒童俱樂部已經開始對家長和孩子開放,以預約制的形式允許機構會員進店內玩耍。同時,記者得知,該中心已經陸續開放一些小班課程,家長們可以通過微信平臺為孩子約課。
除了紐約國際兒童俱樂部外,該商場七田真早期教育、以及藍色港灣的金寶貝、小綠洲、美吉姆都已經陸續開課。
相比兒童早教,兒童娛樂其實早已復工。記者在北京朝陽合生匯看到,優瑞卡兒童主題樂園已經開放,周末客流明顯高于平日客流。不過該樂園服務人員表示,周末場內需要限流30組家庭,孩子在場內玩耍的時間有2小時限制,而平日對于游玩時長不做限制。而北京富力廣場內的KidSteam兒童樂園也在6月前就開始營業,孩子可以全天多次進入玩耍。
同時,記者從各大商場了解到,龍湖長楹天街中的兒童游樂大概從五月份開始陸續恢復營業,兒童早教原計劃6月15日開課,但由于北京疫情反復之后,至今還未復課;在大興天街,兒童早教的體驗課程對外開放,以預約形式進行,同時兒童娛樂業態也開始陸續組織各種促銷活動吸引客流;凱德在北京的7家購物中心大部分兒童商戶目前還在等待工商部門的復工通知,其中,凱德MALL·望京店的兒童娛樂租戶從本周開始正式營業;北京木樨園合生廣場目前兒童早教、兒童娛樂、親子體驗也已陸續恢復營業。
有商場內部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其實從政策上下達的通知是兒童早教自本周開始可以恢復營業,商家們均已申報復工,但具體何時能夠接到復工通知還是一個未知數。還有其他商場內容人士表示,預計在9月左右兒童教育業態才可能實行全部復工。
客流增長
走在兒童業態復工前端的商場已經開始享受兒童業態帶來的紅利。根據北京木樨園合生廣場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兒童區域的客流逐步恢復,8月10日至16日期間,商場通過兒童親子類活動,如兒童市集、玩水節、愛心義賣等多種形式,回暖兒童親子客群,客流恢復環比增長20%。
龍湖大興天街相關負責人向記者透露,兒童業態的放開,對于吸引家庭客群和提升家庭客群滯留時間有明顯作用,對于總體銷售額有略微提升。長楹天街相關負責人同樣表示,兒童業態放開后,能顯著吸引目標家庭客群,幫助提升商場特別是西區的客流量,提升兒童業態的銷售額,為后期推廣活動的發力提供支持。
而在此前疫情較為嚴重期間,兒童業態受到的影響相比其他業態更為嚴重,尤其是兒童早教。根據大興天街提供的數據顯示,整個疫情期間,商場中兒童早教、教育、游樂園銷售額總計198萬元,而這198萬元全部是由游樂園產生的業績,教育類門店則是銷售、客流均為0元。
復工潮來襲,安全問題仍是各大機構和商場關注的第一位。記者從紐約國際兒童俱樂部看到,在家長和孩子進出門店時會進行體溫測試,同時對雙手進行消毒,每間教室也配備消毒洗手液。此外,所有家長要求在店內佩戴口罩,并會通過室內廣播不定時提醒。
除了環境安全的保障之外,記者從一些已經開放小班課的早教機構了解到,疫情之前,門店內除了一周1天的休息日外,其余6天均有課程安排,而現在一周僅有3天有課程安排。同時,原來一節課人數控制在10組家庭,而現在為5組家庭。
同時,兒童教育業態在線上線下同步進行,記者了解到,在疫情期間,紐約國際兒童俱樂部、美吉姆、金寶貝等品牌機構均有開通線上直播課,早教機構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通過免費線上課,線上活動、社群互動等多種形式,主要是為了維護會員粘性。
虹吸效應顯著
兒童業態的全部復工應該是實體商業的眾望所歸。上述早教機構人士向記者透露,目前市面上較為知名的幾大早教中心的會員量約為每家門店1000個會員左右。但實際上,一個會員的背后至少為2位家長的陪同,甚至更多。
這一業態的虹吸效應已經凸顯。所謂虹吸效應,就是較好的事物會對周圍的事物產生強烈的吸引力,進而使其他事物向好事物靠攏的現象。例如兒童業態的發展,會帶動餐飲、零售等其他業態的同步發展。
而根據各大商場向北京商報記者提供的數據顯示,合生廣場兒童業態在商場總業態中占比約35%;大興天街兒童業態在商場總業態中占比約8%;長楹天街兒童業態在商場總業態中占比約10%;凱德在北京的7家購物中心擁有兒童租戶合計近60家,兒童業態在各購物中心占比平均約為10%左右。有公開數據顯示,傳統購物中心中兒童類比例大約在5%左右,而目前很多新型社區購物中心將兒童業態比例增大至10-25%。這主要是為了擴大對家庭型消費客群的吸引力。
兒童業態已經成為撬動購物中心客流、銷售的利器。北商研究院特約專家、北京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賴陽表示,當前,孩子已經成為一個家庭出游的重要決定因素,而不再是單獨消費。中國一線城市購物中心消費者中,對孩子的教育和成長發展十分看重,所以兒童教育甚至兒童早教早已成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消費項目。當一個家庭到達購物中心時,孩子培訓的同時,家長可能就會在空余時間去咖啡館、書店或美容院等區域休息。或者在孩子結束培訓之后,一家人會去餐廳吃飯、去看場電影等等,這便是由兒童業態產生的“虹吸效應”,可帶動 “1 + 2”或“1 +2+4“”等形式的家庭消費。
相反,中國購物中心產業資訊主任郭增利指出,歷經疫情,消費者對于孩子外出安全還沒有完全松懈,所以相比餐飲業態的恢復速度,兒童業態的恢復可能需要一段時間的觀察。當兒童業態逐漸恢復之后,一定會給購物中心中的其他商業體帶來一些新的活力。
不過郭增利表示,兒童教育復工之后,可能需要做好兩手準備。一是對消費者回歸要具有耐心,二是需要給品牌發展有較長的緩沖周期。兒童業態對資金和現金流的考驗較大,如果當下完全復工之前的周期中能守下來,這樣的品牌才能逐漸脫穎而出。
對于當下各大購物中心的兒童業態占比逐漸增大的現象,郭增利表示,購物中心在招商中比較看重品牌用戶之間互相拉動的效應。除了主題突出之外,配套業態要與主營服務內容有一定的互補和錯位,這樣才能形成一個更強的“1+1>2“合力。但是,往往在購物中心中會出現一哄而上的現象,當趨勢指出餐飲、兒童業態能夠拉動整體商場發展時,招商時就會加大此類業態的占比,這樣反而會讓同一類業態在同一個商場中形成競爭關系,最后商場的綜合效益未必最佳。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