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防曬到底能不能買?
來源/青眼號外
撰文/景星
國產化妝品與進口化妝品的對比又來了。
日前,知名美妝博主駱王宇在短視頻平臺公開表示“別買國產防曬”,再一次將國產品與進口品拉到對立面。不可否認,市場需要不同的聲音,品牌、行業才能有更好發展,但作為一個擁有千萬粉絲的博主,片面武斷地否定國產防曬,不是“忠言逆耳”,而可能會讓國產品牌之前的努力付諸東流。
01
國產防曬不能買?
臨近盛夏,防曬品類迎來消費旺季,一年一度的防曬大戰也如火如荼。新技術、新產品層出不窮,各路美妝品牌輪番上陣搶占2023年的防曬市場。美妝博主們也紛紛更新“防曬紅黑榜”“防曬推薦”相關內容。
4月14日,抖音千萬粉絲美妝博主駱王宇在短視頻中勸說粉絲不要購買國產防曬,“雖然國貨給的傭金是進口品牌的兩倍,但是這個難聽話我還是得講,不要買國產防曬,至少目前是這樣。”
▍截自抖音
駱王宇在視頻中表示,潔面產品一定會推薦大家購買國產品牌,國產潔面便宜又好用,因為潔面的技術門檻比較低,但是防曬是所有化妝品類目里最難做的,防曬力和膚感就像魚與熊掌不可兼得。“選防曬無非就是膚感和防曬力,好的化學防曬劑很油,好的物理防曬劑很厚,你要是為了膚感,防曬力就不穩定”,他進一步解釋道。
視頻中,他還貼出了一張防曬推薦表,其中列舉了歐萊雅集團、資生堂集團和高絲集團,以及Elta MD、Ultrasun優佳、碧柔、Supergoop、Allie 、ISDIN怡思丁6個進口專業防曬品牌。他在視頻中更直言:“能把防曬做好的,全世界就這幾個集團和牌子,就在這里面選,大概率不會出錯。”截至發稿,該視頻點贊數達13.5萬,評論數為1.9萬,轉發2.7萬次。
此外,該博主還在視頻評論區留言提到,他去年推薦的兩款國產防曬都是國內上市企業的大品牌,已經是優中擇優,還是有不盡如人意之處。
在上述視頻發出不久,駱王宇分別于4月16日和4月17日發布了兩條關于安熱沙美白清透防曬啫喱(安熱沙小光管)和Elta MD安妍科清透守護防曬霜(Elta MD小白盾)兩款產品的種草視頻。
據飛瓜數據顯示,駱王宇曾于4月27日和4月28日開啟了兩次防曬專場的直播帶貨,帶貨的防曬霜產品包括歐珀萊烈日輕透防曬液、EltaMD小白盾、安熱沙小光管和歐萊雅金致臻顏奢養粉妍防曬乳四款產品,在整體銷售情況更好的4.28防曬專場中,歐珀萊烈日輕透防曬液預估銷售額達50萬-75萬元,EltaMD小白盾和安熱沙小光管的預估銷售額也都達到了25萬-50萬元。
時隔不久,另一位擁有400多萬粉絲的博主也于4月25日通過短視頻表示,想要曬不黑,少買90元以下的便宜防曬以及少買國貨防曬。在該博主看來,雖然國貨的進步有目共睹,但在防曬上,目前就是國外做的更好,因為國外品牌做防曬產品的時間更長,而且防曬產品不僅成本高技術也難,好的原料、好的配方師、好的工廠和好的技術疊加才有可能做出好的防曬。該博主也在4月30日的直播中帶貨了一款進口防曬霜,預估銷售額在10萬到25萬元之間。
▍截自抖音
青眼號外注意到,關于國產防曬和進口防曬的爭論從未停歇,隨著上述博主的公開喊話,有關國產防曬不如進口的輿情就開始不斷發酵。“不要買國產防曬”“不會推薦任何國貨防曬”“從來不用國產防曬”“國貨做不好防曬不是共識嗎”
……此類言論在社交平臺上不脛而走。
02
最難做的品類之一,但不能以偏概全
根據這些博主的說法,“別買國產防曬”的依據是防曬產品技術壁壘高,而缺乏研發和技術積淀的國貨品牌很難做出好用的防曬。
然而,正如一位業內人士所言,因為國貨中小品牌為主,就把“中小品牌在技術爬坡”,偷換成“國貨整體在技術爬坡”,然后得出結論:國貨防曬不要買。此舉有失偏頗。他認為,“博主都希望有流量,如果這個流量是通過‘踩’國貨來拿,我覺得多少有點心理障礙。”
另一品牌的創始人也評論道,“任何國家都有好產品和爛產品,直接說xx產品不能買國貨,從小里說是以偏概全,從大里說是屁股坐歪了。”
縱觀國際市場,防曬值虛標、防曬產品檢出致癌物苯的事件也并不鮮見。譬如,2021年7月,因在內部測試時發現產品樣品中含有致癌物苯,美國強生公司全球召回露得清和艾惟諾旗下的5個系列所有批次的防曬噴霧產品,在中國召回兩款露得清防曬噴霧產品。2017年7月,資生堂宣布召回旗下3款防曬產品,召回產品數達到41萬件,原因是部分原料在運輸中出現問題,導致產品里有沉淀物,使用時皮膚有異樣感。
對于此類召回事件當然要杜絕,但以此排斥進口防曬,高歌國產,又或是如上述博主斷言國產防曬不行,顯然都不利于市場良性競爭。
同時,由博主“炮轟”國產防曬引發的思考還在于,做好防曬到底難在哪里。
按照現行的《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防曬在我國按照特殊化妝品管理,防曬類產品必須做人體功效評價試驗,要想在新規下獲得防曬批件是極具挑戰性的。此外,國際上防曬產品的防曬值普遍是以機器測試結果為準,而國內防曬產品采用的是更嚴格的人體測試。荃智美膚生物科技研究院研發總監張太軍就表示:“正規的證,正規生產,膚感不好說,但國產防曬的防曬力絕對靠譜。”
某美妝品牌操盤手也直言,確實有“美國的防曬不如歐洲,歐洲的防曬不如日韓”的說法,原因在于日韓企業在防曬劑的迭代上走在了全球前列,美國是最落后的。“國內企業在原料端受制較大,海外原料進口到國內有時間差,而且新原料、新產品備案注冊需要花費的時間也比較長,所以國內的防曬產品在產品迭代上沒有國外快,有的時候消費者會覺得跨境進口的防曬產品更好用。”他進一步表示。
伯德創研(廣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晶則指出,國際大集團如歐萊雅、資生堂等確實在防曬方面的基礎研究很厲害。并且,國際品牌為了追求清爽的膚感、快速揮發成膜會添加酒精,但國內品牌大多都不敢添加酒精。
此外,多位人士也告訴青眼號外,防曬是化妝品中最難做的品類之一。
首先,從產品配方設計來說,可選的防曬劑比較有限,要把不同的防曬劑組合成每個成分都能發揮效果的配方就很不容易,而且配方設計時的理論防曬值大概率還跟最終產品人體檢測的防曬值不一致。其次,化學防曬劑膚感油膩,物理防曬劑又難避免厚重泛白的問題,要在防曬值和膚感上做平衡也很難。
王晶就表示,“防曬劑是基礎,配方的成膜速度、光敏保護、抗敏等等都會影響人體功效評價的檢測數據,產品送去第三方檢測機構檢測也要半年到一年時間才知道結果,然后備案還要花一年時間,這中間很多環節都難且麻煩。”
除了配方難做之外,防曬產品對生產的要求也不低。張太軍指出,“搖搖樂型的防曬對生產的要求比較高,排產要求快速灌裝,生產部的排產很關鍵,拖延一點時間,就會造成前后批次顏色透明度有差異,影響防曬值。”
不難看出,防曬作為一個高門檻品類,對原料、配方水準、生產工藝、生產設備、生產流程控制等都有一定要求,而且需要各個環節互相配合,大部分國貨品牌與在防曬領域深耕多年的國際企業和專業防曬品牌之間確實存在一些差距。
也有業內人士表示,從此前的案例看,從配方水平、生產工藝上看,已經有國貨企業可以做出媲美進口防曬的產品,只是生產細節把控上還有待調整改進。
03
國產防曬需要一個標桿
縱觀防曬市場,歐萊雅集團的麥色濾科技,資生堂等日系企業開發的“遇水則強”“遇光則美”“防摩擦”科技等都曾令行業耳目一新,多個進口防曬品牌更是多年屹立市場不倒。相較之下,國產防曬缺少標桿性品牌,也的確需要從產品、技術、營銷上多努努力。
青眼情報數據顯示,2023年3月,抖音平臺排名前10的防曬產品中有6款來自國產品牌,包括花西子、美康粉黛、透之謎、VA和秋蔻、雅麗潔,其中4款產品的單價都在40元以下。
另據青眼號外此前調查,2021年,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廣州采潔化妝品有限公司生產的低價防曬霜在直播電商市場流通非常廣,預計達到千萬級別。
不難看出,國產防曬面臨缺乏頭部品牌,又困于低價競爭的局面。
有業內資深工程師就此指出,近兩年國產防曬的價格都不是很健康,導致產品也不健康。
前述美妝品牌操盤手也表示,目前進口防曬的價格也都不貴,國貨品牌要想通過低價扭轉市場不太可能,最重要的還是要在原料上有所突破,不能讓原料端口受制于人,否則很難有逆轉的可能。“國產防曬還是有很大機會,但夯實基礎研究必不可少,要在整體配方上再提升”,王晶表示。
總結來說,于國產品牌而言,正視差距、補足短板是必要的,如一位業內人士所言,“國產or進口是偽命題,但消費者喜愛的好產品是真命題,品牌的本質是效率,特別是長期效率,不管別人怎樣,我們還是要堅持做好自己的品牌生意。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