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再造電商紅利:“百億減免”普惠商家,更利于消費者
9月9日,拼多多“百億減免”計劃再次落地重磅新政。
根據拼多多發布的商家通知顯示,平臺已免除商家偏遠地區訂單物流中轉費,全部由平臺承擔,并已經覆蓋平臺全量商家。
在此之前,拼多多已經先后推出技術服務費退免、推廣服務費退免、商家店鋪保證金下調等多項減免舉措。從一系列舉措來看,拼多多管理層近期承諾的“新質商家百億扶持資源”、“優質商家百億手續費減免”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落實到位。拼多多團隊所期待的平臺生態治理、長遠的可持續健康發展,也將從立竿見影的讓利、普惠措施中展現其價值。
堅定投入、不斷提升服務體系,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內,拼多多決心深化落實高質量發展戰略的重要手段。
平臺生態繁榮,從做好商家服務開始
“我們平臺是由商家、用戶、運營團隊組成的相互依存的社區,商家是我們共同服務號消費者的重要伙伴。”在此前的財報電話會上,拼多多集團執行董事、聯席CEO趙佳臻明確了商家在平臺高質量發展中的關鍵地位。
早在拼多多如此宣布之前,內部的準備工作就已提前展開。
據公開報道顯示,8月中旬以來,拼多多將向報名參與站內資源位活動的商家,推出技術服務費可退權益。在商家參與平臺大部分促銷活動時,包括百億補貼、秒殺、平臺大促、9塊9特賣、潮流好價、多人團等,任何發生退款交易的訂單,將自動退還一定比例的基礎技術服務費。
8月末,該退費優惠進一步升級加碼,除了按消費者退款訂單返還技術服務費外,參與活動商家的先用后付技術服務費已降至0.6%。
除了降低服務費用支出成本外,拼多多還針對商家售后申訴體系進行升級。不再限定商家可申訴次數,而是開通綠色通道,成立專項售后服務團隊,只要對售后存在疑問均可向平臺發起申訴。
對于商家所擔心的異常訂單、惡意投訴、消費者負向體驗訂單等,平臺也將進行針對性跟進處理。最為關鍵的是,商家申訴成功后,將由平臺對相關訂單進行賠付,以實現消費者、商家都滿意。目前,該服務已有部分商家提前體驗到,預計很快將推廣至服務全平臺商家。
距離上一輪商家補貼權益推出不足一個月,拼多多近期再次發布減負通知,而這也是文章開頭提到的、覆蓋面更廣的商家保障金下調舉措。
9月9日,拼多多再發重磅新政,即日起產生的全部偏遠地區中轉訂單,商家只需將訂單發送至中轉倉,中轉倉二次發貨至新疆、西藏、甘肅、寧夏、內蒙古等偏遠地區的物流中轉費,全部由平臺承擔,目前,該項減免新舉措已經覆蓋平臺全量商家。
從特定活動退費、降費擴展至普惠所有商家,不難看出拼多多改變平臺生態、扶持商家運營的決心十分堅定。
“我們與優質商家伙伴共同成長,一起為平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而滿意的消費者又能為整體生態帶來源源不斷的動力。這是我們長期健康發展的關鍵。”趙佳臻在財報電話會上表示。
一直以來,拼多多因面向消費者的“多實惠”、“好服務”而收獲了大量的支持,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脫穎而出。拼多多的“用戶第一”思路從來沒有改變,但隨著拼多多從爭取高增速轉向思考長久穩健運營,讓優質商家有良好的運營體驗已經成為未來改革的重點。
正如當前拼多多團隊的一系列商家補貼投入,看似只是更主動、真金白銀地向商家“撒錢”,但實則是積極地扮演好商家與用戶的服務者,最終豐富的是平臺優質商品供給、更好的購物體驗,獲得更高質量的發展。
拼多多為何急于在此時“轉舵”?
從最新的財報數據表現來看,拼多多在國內電商平臺中業務增速仍然十分可觀。
今年二季度,拼多多總營收970.595億元,同比增長86%;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320.09億元,同比增長144%。618年中大促的加持下,不論是借助“百億補貼”活動給三四線城市消費者帶來高端家電、日用百貨,還是通過數字技術提升供應鏈效率,為更多農產品產地、產業帶增長,拼多多都交出了一份優秀的經營“答卷”。
但不少電商行業從業者清楚,當前的熱鬧是充分發掘下沉市場需求后,帶來的結構性增長。
截至2023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92億人,其中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9.15億人,占網民整體的83.8%。在電商滲透率如此之高的情況下,2023年我國新增網絡購物用戶仍然可以達到7000萬人左右。而這部分新增需求,主要來自中國廣大的三四線城市,大量的小鎮消費者通過電商購買線下較少鋪貨的優質商品。
實際上,2023年我國新增網民規模僅有2500萬人左右。雖然絕對規模不小,但在國內數家電商巨頭的激烈競爭下,新增需求的紅利往往會被所有人一起瓜分。因此,基于現有格局和需求,尋找自身長期運營策略的難題擺在所有人面前。
拼多多給出的“解題思路”是盡快轉型高質量發展,通過“高質量消費”、“高質量供給”、“高質量生態”三大對策共同推進。
在促進“高質量消費”領域,拼多多“百億補貼”、“僅退款”等消費者優先的服務思路已經成為行業模仿學習的對象。對于“高質量供給”拼多多在長期實踐的正反饋中,積累了自身獨特的經驗,也為探索供需互惠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思路。
例如,拼多多通過建立新農人返鄉體系+多多課堂的“新農人培育”模式,共同探索“學-研-商”農業復合型人才培養。
年輕人返鄉創業雖然帶著滿腔的熱血與鄉土情懷,但如何兼顧農業技術、市場運營意識,卻難倒不少人。拼多多發揮行業經驗、消費者運營優勢,聯合國內知名農業大學的技術培訓課堂,幫助了一批又一批的“新農人”種出好產品、適應電商市場,達成產銷閉環。數據顯示,早在2021年之前,拼多多就已帶動超過12.6萬以95后為主的新新農人返鄉創業,以及超1600萬農業生產者參與到數字經濟中。
看似沒有直接經營轉化的投入,卻讓一批批新農人為平臺豐富了優質農產品供給,讓消費者接觸到更豐富的平價優質農產品,實現了助農領域的供需正向循環。
“我們將繼續加碼生態建設,為消費者帶來更多的優價好物,并助力農產區、產業帶變成金產地,惠及更多優質的農貨、國貨以及產業帶商家。”基于此前在農業領域投入和嘗試的成功經驗,趙佳臻對于未來通過堅定投入、激發供需活力的高質量發展道路更為堅定。
盡管拼多多管理層已明確下一步將加碼“高質量生態”建設,且雷厲風行地推出了多項補貼,但其所面臨的內部、外部壓力并不小。
拼多多集團董事長、聯席CEO陳磊在電話會上指出,“我們對于商家的賦能和反哺,長期來看,能夠促進平臺形成正向的生態循環。即使短期內的利潤會受到影響,我們仍然會堅定地做出耐心的投入。”
拼多多的管理層已經看到,當前電商行業正在面臨激烈的競爭和外部環境因素的影響,這將必然為公司業務發展帶來波動,收入增長也會放緩。因此,拼多多需要耐心地在有利于平臺長遠健康發展的方向加大投入。
隨著拼多多把助農的投入和決心加碼至更多商家和品類,平臺生態建設進入加速階段,公司高質量發展進程持續深化。盡管其中的成本支出將肉眼可見地擴大,但這一自我調整革新的舉動不僅是對公司治理結構、分配方式的調整,也有助于不斷釋放平臺增長潛力、注入未來發展新動力。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