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信董事長吳旭:協信是有商業基因的企業
協信集團10月18日在上海舉辦名為“星光璀璨,協信之約”的商業發布會,對企業經營核心思想、戰略轉型目標及未來規劃予以發布。
期間協信董事長吳旭、CEO劉愛明,高級副總裁兼協信購物中心董事總經理王裕強等一眾高管接受了媒體采訪,討論涉及企業發展方方面面,主要圍繞商業地產話題。
窺一斑而知全豹,在商業地產大浪潮來臨之際,觀點地產新媒體推出協信高管訪談實錄,近距離展示商業地產第一線的智慧火花。
本次采訪共分三輯放出,本期為協信董事長吳旭現場采訪。
“商業地產能否成功的真正的標志為是否經營好了。”談及對商業地產的看法,協信集團董事長吳旭如是概括。
在協信商業發布會上,吳旭表示,作為成熟的商業地產,中國的商業地產才剛剛起步。他認為,全國經營得好、可持續發展的商業項目并不多,未來商業地產的發展空間巨大。
至于著力發展商業地產,吳旭介紹稱,四年前準備將協信發展壯大時,唯有商業模式的突破,才能有更大的變化。但不是說今后只做商業,而是商業、住宅、產業地產集成發展。
吳旭還特別強調,協信是一個有著商業基因的企業,是以商業來推動商業地產的發展。
據吳旭透露,協信現在開業的和在建的購物中心共13個,到2017年可能要做到50個。他還稱,5年以后就可以看到協信會以它獨特的商業模式而形成的核心競爭力。
盡管目前已經進入上海,不過吳旭也明確表示,目前沒有考慮將重慶總部搬至上海。“但是我們在會把長三角的區域總部設在上海,有一棟樓專門做總部大樓。”
以下是協信董事長吳旭在協信商業發布會的現場采訪實錄:
現場提問:中國商業地產現在是剛剛起步,還在加速發展的過程中,您認為這個階段會持續多久?商業地產的前景非常美好,但是競爭異常激烈,商業地產又有怎樣的未來?
吳旭:在中國,什么叫商業地產,這個話題比較大。如果要說它剛剛起步,我就認為它是成熟期的剛剛起步。
其實凡是涉及到商業的地產,都可以叫作商業地產,從房地產開發開始就有。然而仔細看的話,每個城市有效的商業地產并不多。這種情況下,我認為作為成熟期的商業地產,中國的商業地產才剛剛起步。
對未來,商業地產有相當長的發展時間,這一點上,我認為商業地產的空間和明天是非常美好的,競爭也是大浪淘沙。
全球范圍內真正的商業地產是不賣的,而是持有經營。而在中國前20年,幾乎所有商業地產都是出售,你看有幾個成功經營了商業地產?
我認為,商業地產能否成功的真正的標志為是否經營好了,比如說上海的恒隆,北京的星光天地。在全國能數出多少個經營得好、可持續發展的商業項目?事實上并不多,一個城市也就幾個代表作。所以商業地產的未來空間非常大。
現場提問:協信在上海發展過程中,您認為如何把協信的理念跟上海的城市價值相結合發展?
吳旭:我們公司有個理念,對建筑產品有三句話,第一句話是“永不制造建筑垃圾”,第二句話叫“品質地產、品位生活”,第三句話是“讓建筑具有生命”。這可能和我本人也有關,我以前學美術、建筑,所以對產品的品質和品位要求非常嚴。
包括上海虹橋這個項目,我們是去年9月份拿到地,11月份過方案,這樣的速度在虹橋交通樞紐這一區域(的項目)以前是從來沒有發生過的。我當時給虹橋的書記承諾了一句話,他希望我做一個傳世之作,所以這個方案是集聚了全球的大師,一起合作做出的方案。這在上海也不多,拿到地到通過方案,兩個半月時間,一次過。
可想而知,協信的文化理念,對產品的追求文化理念,和上海這種文化是一脈相承的。我們喜歡上海,也熱愛上海,所以我們就投資上海,堅定不移地在上海發展。我們將會有第四個、第五個、第六個項目在上海開花結果。
現場提問:最近兩年協信大力發展商業地產,是不是要打造中國商業地產的王國?
吳旭:其實當我決定把協信發展更大的時候,是在四年多以前。
我思考了半年,因為以前協信沒想做大。我以前學美術、學建筑,只喜歡產品,只在產品上下功夫。四年多以前由于多種因素,協信決定發展,那么該怎么發展?
這種情況下,我決定從商業模式上突破。協信要想有更大的發展,超越別的企業或者是競爭對手,這種情況下只做住宅不行,跟著萬科學,學不像,跟著萬達學,也學不像,因為他們非常優秀,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而唯有商業模式的突破,才能有更大的變化。所以當初我就思考,一個是住宅產品,一個是商業地產,一個是產業地產。現在我們就是商、住、產三個模式的結合,現在三塊都發展得不錯。不是說今后我們只做商業,也不是說我們只做住宅,也不是說我們只做產業。
現場提問:未來5年協信的戰略規劃是怎樣的?怎么去推動?
吳旭:反正就一步一步的走。第一,堅定不移推動我們多商業模式的集成,包括商業、住宅、產業。相當于購物中心,我們現在開業的和在建的共13個,到2017年可能要做到50個。我們每樣都有自己的計劃,這是一個方面,是戰略方向。
第二,戰略手段上,我們會選擇布局的購物中心乃至產業到相應的城市,這一點會堅定不移地走下去。如果不出意外,5年以后就可以看到協信會以它獨特的商業模式而形成的核心競爭力。
現場提問:您覺得渝派地產在整個房地產體系里面的最大優勢是什么?
吳旭:優勢有幾點:第一,窮慣了;第二,掙錢不易。所以就被逼得要認真勞動、開拓思路、不斷創新。
重慶利潤很低,掙錢都不容易,不像上海、北京,幸福來得太突然,只要是房子都能賣,所以對戶型等方面不一定研究得這么細。
渝派地產最大特點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不容易,就會很努力,這是它骨子里的特點。
至于戶型、品質、園林或者其它,都是基于這個根,因為競爭太激烈了,所以要不斷去動腦筋。
現場提問:從早期的批發市場到最新的星光68,協信經歷了怎樣的轉變?
吳旭:以前的協信商廈,是我們起步的時候做的一種批發市場。
四年前決定做商業地產的時候,我們就想好了,第一是持有,第二有清晰的定位,第三有自己的商業策劃能力、商業招商能力、商業經營能力,最后要持續經營,成為一個優秀的購物中心。
理念發生了變化,態度也非常端正,這種情況下經營的結果自然就是我們的星光68。
現場提問:接下來的發展是否會加速呢?如果是的話,更看重哪些城市?有哪些城市是最迫切想插上紅旗的?
吳旭:協信四年前在思考發展,要進行全國化布局。全國化布局,其中有一個地方就是上海。
為什么要到上海?不外乎這么幾點,第一,是信息高地;第二,是人才高地;第三,是金融高地;第四,是品牌商家高地;第五,是城鎮化建設當中中國最燦爛的地方。
所以要說我最想去的地方,肯定是到上海。不僅能給上海做出最好的產品,我們的產品做得好,要看得懂的人,看得懂的城市,我認為上海比較適合。另外,可以在上海這個平臺上學到很多東西,也能吸引很多人才,上海是我最想立足和發展的一個城市。何況我家和上海也有淵源,我外公在1945年就是上海火車站的站長。
現場提問:當初把王裕強王總說服,讓他加入協信,您是怎么說服他的?
吳旭:我認為像裕強這種人才不是金錢所能打動的,一定是有共同的價值觀才能打動,因為他不差錢,他五十幾歲,日子過得很好。
他為什么過來,是心靈的溝通、共同的價值觀、共同的愿景、共同的夢想,所以他就過來了。
現場提問:重慶是一個最年輕的直轄市,上海是老牌的直轄市。重慶的商業地產和上海的商業地產相比,存在哪些差距?重慶的商業地產有哪些亮點?協信今后的總部會不會遷到上海?
吳旭:重慶和上海肯定有差距,直轄的年份都不一樣,重慶沒有黃浦江,重慶只有嘉陵江。兩個城市的地域文化各方面也有很大差距,重慶的文化是個碼頭文化,上海則是小資情調,十里洋場的文化。
文化有差距,購物中心自然就有差距,檔次、水平各方面,消費人群都不一樣。羅康瑞在上海建了個新天地,成功了,但是重慶建一個新天地,還在艱難的跋涉當中。為什么?70%的上海新天地的人都是老外,重慶就沒這么多老外,所以自然就有差距,這個差距很正常。
如果沒這個差距,上海不可能有今天的房價,上海也不可能有這么多優秀的人來居住,因為都一樣了,還去上海干嘛。
至于協信總部會不會來到上海,協信生在重慶,長在重慶,對重慶是有感情的,所以現在沒考慮這個問題。但是我們會把長三角的區域總部設在上海,有一棟樓專門做總部大樓。
現場提問:協信會考慮到三四線城市發展嗎?
吳旭:二線以下不予考慮,協信做的是高端商業,三四線城市沒有匹配的消化能力。
現場提問:冒昧問一下協信的上市計劃進度如何?
吳旭:協信上市是個偉大的事,偉大的事現在就不便講,一般偉大的事就比較保密,現在還不便于講,我們會擇機而定。
因為聯交所不讓我們講,所以我們也沒辦法。
(觀點地產網 見習編輯 魯鵬)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