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風盛行之下,“有溫度”才是零售未來的方向
世界電商巨頭亞馬遜計劃推出革命性線下實體店Amazon Go,獲得上千萬融資、依托機械臂和后臺管理系統構建的24小時無人值守店F5未來商店,計劃一年內鋪設數千個網點的無人便利店繽果盒子,以及在淘寶造物節上引發各界熱烈討論的“2.0版淘咖啡”無人值守快閃店,讓“無人店”這一概念在短時間內瞬間成為零售行業最熱門的話題之一。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線下購物體驗迎來了前所未有的變革,無人店刷新著消費者的認知。無人店的應用無疑可以節約人力成本,解決規模化選址、傳統便利店規模化復制等難題。
然而,無人店真的可以從根源上解決人力成本過高的問題么?
智能科技的發展應用到底能不能取代人工服務?
無人店采用了何種技術?
讓我們首先了解一下各個熱門無人店中各類技術的應用:
F5未來商店本質其實是“大型的自助售貨機組合”,用了機械手原理,這個在自動藥房行業已經得到廣泛使用,目前只是場景轉到零售店而已,并不新鮮。
繽果盒子則是基于RFID技術,RFID技術的出現已久,目前在零售業得到了廣泛運用,但由于成本不低,過去一直主要用在零售的物流環節,這些年隨著技術成熟,價格已經降低了很多,所以也在嘗試用于商品銷售中。
這兩家其實并不能算真正意義上的“無人零售店”,技術上并沒有實質上的創新,商業模式也仍處在摸索階段。
亞馬遜的 Amazon Go 和阿里的淘咖啡均運用了大量計算機視覺技術,通過部署海量的商品信息傳感器和定位傳感器,來識別商品查看和購買數據,輔助于消費者在貨架前甚至每個商品前停留時間,再通過這些數據不斷優化算法,通過消費者購買習慣改變商品擺放。而且兩家公司背后都有強大的電商數據,這意味著,線上線下的數據打通是有可行性的,打通后的數據更有助于對用戶畫像的精準刻畫,最終反映到提升用戶體驗的層面。
而這一切需要在前期投入巨大的成本,曾有業內人士分析過Amazon Go的方案,估計一個茶葉蛋要賣100美元才能回本。在無人店真正步入正軌之后,隨著人力投入的減少,繼而降低了整體運營成本。在節約成本這一問題上,無人店的應用似乎也并不能完全滿足需求。
技術的不成熟也在制約著無人店商用的發展。業內流出來的一個說法是,只要入場的人超過20人,或是兩個人同時站在一個貨架前選看商品,系統就無法將商品與人對應起來。在拿取商品的環節,如果有兩個離得很近的人同時在貨架前拿取商品,Amazon go就無法精準匹配。而這種情況在賣場中太常見了。
“無人店”的本質到底是什么?
曾一手主導 Amazon Go 無人商店的華人科學家任小楓解釋過:“亞馬遜做無人商店的出發點并不是為了節省人力成本,而主要是為了用戶體驗,節省排隊時間,讓大家更方便地購物。”
淘寶造物節開幕當天,阿里CEO張勇也曾在接受采訪時說過,“整個數字平臺、技術平臺、支付、賬號、人臉識別技術、語音交互技術,所有的東西應該是一個基礎能力,我們的出發點是希望服務所有會開咖啡店的人,讓他很容易開一個智慧的咖啡店,不是我們自己開一個……淘咖啡要給人的是一種脫胎換骨的購物體驗。”
絕大多數人以為的無人零售店就是沒有人類店員存在的商店,但這個問題的真實一面應當是:無人零售店是一種以改善用戶體驗為核心的新型的零售模式,它與有人或無人沒有必然關系,只和技術有關系。
無人零售店首先仍然是商店,必須滿足高頻發生的基礎民生需求。它開發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更便利人們的生活,不斷完善平衡銷售成本率。而科技在其中的作用,并不是去取代人,而應是將人力解放出來,從而去完成具有更高價值的服務和工作。
“不可替代的溫度”
既然無人店的發展是為了更好的服務消費者,技術的進步極大地解放了人力,那么人工服務又應當在這其中起到什么樣的作用呢?
對于消費者而言,即時的熱乎美味、新鮮的果蔬食材、真誠的交流,這些有關商品和服務的“溫度”,是科技也無法替代的,這也是零售未來需要更加發揚光大的方向。
Hi-shop未來體驗區作為中國零售業博覽會著力打造的附屬品牌,從2015年出現以來一直受到行業的普遍關注。而今年在第十九屆中國零售業博覽會現場的Hi-shop,將圍繞“不可替代的溫度”這一主題,向所有參與者現場展示未來實體零售應該如何利用科技,向消費者提供更多具有“溫度”的服務。小業態,社區商業成為行業近年來發展的熱點,Hi-shop還將嘗試將跨界融合,將未來鄰里服務引入展示區內。希望通過這些向行業傳達一種信息:門店不僅僅是服務社區,解決購物的場所,更是商家與消費者實現交互的平臺。
Hi-shop體驗區參觀信息
地點:重慶國際博覽中心北區N5館內(第十九屆中國零售業博覽會現場)
開放時間:
11月2日13:00-17:00
11月3日09:00-17:00
11月4日09:00-12:00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