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凈虧1939萬元,賣資產難救兩面針
4月29日開盤,兩面針跌停。前一天晚上,兩面針發布2021年一季度報告,凈利虧損1939萬元。
此前,依托于轉讓資產,兩面針在2020年實現盈利。業內人士表示,憑借著對不良資產的剝離,兩面針勉強維持業績,但這并非長久之計,在巨頭林立的牙膏市場,兩面針能否重回牙膏主業提振業績還不好說。
凈利虧損
4月28日,兩面針發布2021年一季度業績報告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收約1.71億元,同比增長24.72%;凈虧損約1939萬元,扣非凈利為539萬元。
就凈利虧損相關問題,北京商報記者聯系兩面針進行采訪,但截至發稿未收到相關回復。
在業內人士看來,一季度凈利虧損主要是兩面針主業發展不濟所致。前幾年,兩面針發力于多元化轉型,對于日化主業的發展一直沒有太過重視,錯失了牙膏發展的重要時期,使得其產品逐漸退出主流市場。如今,兩面針剝離副業回歸主業,但牙膏市場已經被眾多品牌占據,其業績會受到一定影響。
公開資料顯示,兩面針主要從事牙膏、發用化妝品、香皂、膏霜、香水類、牙刷、旅游用品、家用衛生用品、包裝用品生產、銷售紙品加工、牙膏原材料生產、銷售等業務。
賣資產止虧
從近幾年的財報數據來看,兩面針發展一直不太理想。數據顯示,2017-2019年,兩面針凈利分別為-1.44億元、2172萬元、-5381萬元;增長率分別為-635.26%、115.08%、-347.73%。此外,從2006年到2019年,兩面針扣非凈利潤一直都為負數。
2020年,在扣非凈利潤連續虧損14年后,兩面針終于實現盈利。財報數據顯示,2020年兩面針實現營業收入6.85億元,同比減少42.2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5800.63萬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90.21萬元。
不過,扣非凈利轉正背后是兩面針轉讓資產所致。2019年11月,兩面針連續發布多條公告稱,將轉讓其持有的房開公司80%的股權、紙品公司84.62%的股權,以及房開公司、紙品公司、紙業公司的債權。其中包括紙品公司3.7億元債權、紙業公司7.8億元債權及房開公司2087.64萬元債權,合計11.74億元債權。轉讓對象為兩面針控股股東產投集團。轉讓之時,紙品公司虧損1.07億元,房開公司虧損427.13萬元。
針對轉讓資產,兩面針對外表示,公司完成對紙品公司及房開公司的重大資產重組后,雖然營業收入有所減少,但經營效益有所提高,主要是期間銷售費用減少,財務費用減少(利息收入增加),對當期影響較大。
戰略定位專家、九德定位咨詢公司創始人徐雄俊表示,出售資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業績虧損的問題,但并不是長久之計。對于兩面針而言,發力牙膏市場應該才是重點,尤其是以中草藥為主的高端牙膏市場。兩面針之前就依靠中草藥牙膏起家,可以說是國內的老字號,憑借著已有的品牌認知度,重新加大對于商超渠道的布局,或許能夠幫助其實現業績的重新增長。
重回主業不易
憑借“一口好牙兩面針”的廣告,兩面針曾創下過銷量超5億支、市場占有率13%,僅次于佳潔士和高露潔兩大外資品牌的成績。2006年兩面針達到銷售峰值,牙膏業務銷售額為3.12億元。但隨著其多元化戰略轉型,2007年牙膏營業收入直線下降至1.78億元,也是從這一年開始,牙膏業績開始走下坡路。
“從曾經的‘牙膏第一品牌’,發展到如今需要通過轉讓資產盈利,主要還是兩面針當初選擇多元化轉型錯失牙膏發展黃金時期所致。”業內人士稱。
據了解,2006年,兩面針的業務由牙膏等生活用品增加了藥品的銷售,2007年增加三氯蔗糖和房地產相關業務,2009年又增加了紙類產品的生產銷售以及貨物的進出口業務。多元化擴張下兩面針業務擴展至日化、紙業、醫藥、精細化工及房地產五個板塊。
然而多元化并沒有幫助兩面針實現業績增長。數據顯示,2012年,兩面針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虧損8000萬元,其中紙品公司虧損5309萬元,房地產業務只盈利282萬元;2013年,兩面針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虧損1.09億元,其中紙品公司虧損5512萬元,房地產虧損297萬元;2014年,三氯蔗糖業務虧損3613萬元,紙品公司虧損7551萬元。
基于此,剝離副業資產成為兩面針維持業績的重要方式,截至目前,其業務僅剩日化主業和醫藥板塊。
與此同時,回歸日化主業成為兩面針戰略焦點。兩面針曾在2019年底表示,公司將堅定不移地發展日化主業,擴大品牌優勢,以牙膏產品拉動,逐步擴大日化產品銷售市場。
不過,如今牙膏市場已經發生較大改變。目前,牙膏市場中云南白藥和黑人市場份額較大,云南白藥連續兩年以超過20%的市占率成為行業第一,而黑人則以17%的市場份額排在第二。此外,外資品牌獅王、佳潔士、高露潔同樣占據不小的市場份額,多品牌布局下,留給兩面針的市場空間好像并不多了。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